大清王朝的GDP与甲午战争赔偿 >> 阅读
大清王朝的GDP与甲午战争赔偿

近代中国是如何衰落的,最官方的版本,是清朝闭关锁国,西方列强打上门来,中国在割地赔款中逐渐落后于时代。似乎作为一个佐证,这些年出现一个被大量引用的说法,即清朝曾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3。这个统计自然来自西方。关于此,一个较完整的表述是:“在中国清朝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1750年,即清朝乾隆十五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32%,几乎是1/3;直到1830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前十年,中国已从康熙盛世的顶峰衰落,但GDP仍占世界总量的29%。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里,清朝的GDP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巅峰。”
正经的专家学者,自然不会拿这个当回事,但一些特别聪明的笨人就会拿这个不断联想,于是诞生了一篇奇文,曰《谁弄残了大英帝国》,作者卢麒元职业不详,但看其文章,显然是个宋鸿兵式的金融专家。
他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强悍的总结(以下均为其原文):
一、历史跟英国人开了一个玩笑。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了。有一个叫大清帝国的肥大国家,竟然接受了英国人鸦片换白银的游戏。不仅如此,这个国家愿意提供堪比大英帝国年度预算的战争赔款。聪明的英国人再聪明也搞不明白,世界竟然还有如此美妙的“商业模式”。於是,英国人开始放弃在工业领域的激烈竞争。他们收取天量的白银,向全世界放高利贷,将工业帝国变成了金融帝国。很遗憾,这种“商业模式”有历史的局限性,无法复制,不可持续。
二、历史这一次要跟美国人开玩笑了。又一个肥大国家出现了。这个国家竟然接受纸币换资源的游戏。这一次,比鸦片战争还离谱。美国人不用去种鸦片,也不用派舰队,人家主动就将资源送来了。聪明的美国人与聪明的英国人一样,实在搞不明白世界上竟然可以有这样美妙的“商业模式”。於是,美国人只能拼命地印钱了。他们彻底放弃了在工业领域的竞争。美国人终于成为全球资本的提供者。又一个工业帝国变成了金融帝国。
这篇文章传播甚广,我这种无所事事的非专家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借他的文章澄清几个基本常识。
一、大清国是当年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么?
原本,这个问题根本不应成为问题,因为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早就说明了一切,但现在不但有一个清朝GDP占世界1/3的说法,这位卢麒元同志还提出鸦片战争赔偿堪比英国年度财政预算的说法。这就不得不稍微较真一下了。
先说一下这位卢麒元同志说的鸦片战争的赔偿相当于英国的年度预算收入。
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清对英国的赔偿折英镑为600万英镑(2100万银元)。当时英国入侵中国的总花费,为100多万英镑,赔偿额为其实际支出的4倍多,但这个赔偿还包括商欠、行欠和鸦片本身的赔偿(鸦片款赔偿为600万银元),英国索取的战争赔偿,实际上只是保证其没有做赔本买卖而已,鸦片战争真正英国人赚到的一笔,是香港的割让。
当年英国与中国的财政实力对比如何?
事实是,1840年,大英帝国的年度财政收入接近9000万英镑,折成中国当时库平银,约为2.4-2.7亿两,而当时大清帝国的财政收入则为4500万两白银,英国的财政收入约为大清的6倍,其年度军费预算正好与大清的年度财政收入相当。当时英国海军规模和实力可以是世界其他列强的总和,依赖的正是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国家财力。
不难计算出,《南京条约》大清向大英分4年交纳清偿的赔偿,比英国年度军费预算的1/3略高,与其年度财政收入相比,则远不足1/10。大清的赔偿怎么可能去养活大英啊?
大英帝国通过这种基本不赔不赚的战争,根本不可能发财。
当时,英国本土人口约为2万千,大清人口约为4亿。
但英国当时的GDP数字是否也和财政收入一样,是大清的6倍?当然不是。大清的GDP数字极有可能处于一个与英国相差不大的水准上。简单的说,如果一个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原始部落,每年可以猎获一千头鹿若干只野猪,采集若干吨野果子,这样的部落只要足够多,其经济总量依然是非常可观的,达到一个现代中型农场相差不远的水平,不算是难事。但是,一个完全处于自然经济的前现代国家,其社会可供政府吸取的财政资源是极为有限的,因为其生产能力极为低下,全社会创造的财富用于国民维持生存所需后,基本就所剩无己。这些部落加一块儿,虽然GDP可观,但可提供的剩余物资则远不如后者。
对一个处于自然经济为主的前现代社会,计算其GDP总量是无意义的,因为其财富积累和可供交换的剩余物资可以忽略不计。仅就从财政角度来说,在鸦片战争时期,一个英国人的贡献能力相当于120个中国人。
当时大英帝国的经济实力,几个数字或许可以增加一点直观印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每年的海外投资总额达到了2亿英镑的规模,其本土的煤炭产量已达到千万吨规模,其生铁年产量已达百万吨规模,钢产量达到十万吨规模,它的经济实力与我大清的差距确实不是一般的远。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郑和阉割了中华日不落帝国大国
- 下一篇:商鞅:是帝国英雄还是历史罪人
相关内容
- 甲午战前清廷曾将台湾送给英国
- 晚清荒政:帝国为何欲坠而不倒
- 清诗中鸦片战争的双重“意象”
- 曾赵之辩:清朝究竟还能撑多久
- 晚清改革失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晚清外交困境:“老师即敌人”
- 鸦片战争中清军武器不比英军差
- 大清王朝究竟灭亡于何人之手?
- 把盟友变成敌人:大清国的末日
- 曾经强大的清军是被谁打垮的?
本周排行榜
- 你一笑,全世界的花都开了
- 我们的热爱能走多远
- 对每一个日子怀有好感
- 人生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
- 每个人的希望都熠熠闪光
- 但愿他年相逢,花开如昔
- 最好的时光是幸福地活在当下
- 柏林墙野兔:见证自由的没落与回归
- 赫鲁晓夫经历“逼宫”与“被逼宫”
- 关东大地震后谣言纷起让日当局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