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拜占庭:千年帝国是怎样灭亡的 >> 阅读

拜占庭:千年帝国是怎样灭亡的

作者:厉以宁 来源:爱思想网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4日 点击数: ( 字体: )

拜占庭帝国正是在这样的凄凄惨惨的景况下度过它的末日的。政治上内讧四起,皇帝的权威已荡然无存。经济上衰败破落,连雇佣兵的军饷也筹措不了。道德上,精神上,信念上,全崩溃了。这时候,既不存在所谓的道德秩序,也不存在所谓的道德共同体。“当人们不把其他人看作是他们的道德共同体的成员,并且不接受道德秩序对行为的最低限度要求时,道德无政府状态便存在于一个社会中了。”[7] (P160)这正是拜占庭帝国末年社会的写照。
 
罗马教廷,是拜占庭帝国指望不上的。1369年,即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在约翰六世被废黜(1354年)而成为唯一的皇帝15年之后,约翰五世亲自来到罗马求助于教皇,誓言尊奉教皇,以教皇动员西欧各国出兵援助拜占庭为条件。教皇同意帮助他,但西欧不出兵,此事不了了之。约翰五世回国途中,被威尼斯扣留下来,作为人质,以偿付拜占庭欠威尼斯的债款。只有当他的次子曼纽尔带去了赎金,约翰五世才得以回到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变得比以前更穷了,并且(约翰五世)因为背叛了东正教又被人民诟骂”。(注:杜兰:《世界文明史》,第6卷,“宗教改革”,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138页。)
 
再看罗马教廷内部的情况。姑且不谈1378年到1409年间两个教皇的对峙、1409—1417年间三个教皇的并存,也姑且不谈自14世纪以后从罗马教皇直到下层神职人员是如何贪婪和腐败(注:在杨真的《基督教史纲》中对这种贪婪和腐败有详细的记述(《基督教史纲》,上册,三联书店,第256—263页)。),就从1417年宗教会议上废黜了原有的三个教皇,选出新的教皇马丁五世,西方教会终于统一之时说起,罗马教廷关心的主要是内部整顿、改革问题,它还时时刻刻想趁拜占庭帝国之危,把君士坦丁堡的教会纳入自己的一统之下。当这一愿望遭到君士坦丁堡教徒们抵制而未能实现之后,教皇便不再关心拜占庭的死活了。“即使像君士坦丁堡为土耳其人所占领(1453年)那样轰动的事件,既未能燃起基督教世界早已冷淡下去的热情,也没有使罗马教廷有效地改变那种专心致志于尘世尊荣,甚或更加卑鄙地一味追求扩大家族势力的情况。”[8] (P107)教皇口头上也说过要再次组织十字军东征,“当然只见于演说和通谕,而未见诸行动。”[8] (P106)西欧各国,有的为拜占庭帝国灭亡而感到惊慌,因为作为东面屏障的君士坦丁堡失陷了,眼看奥斯曼人就要大举进攻西欧,自顾不暇,哪有力量去收复拜占庭帝国?有的则考虑如何讨好奥斯曼人,以便从那里分到一些好处。教皇尼古拉五世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于1455年郁郁而终,这时他才58岁。(18)
 
末日来临,屡经劫难的君士坦丁堡尽管依然以雄伟壮丽的教堂、皇宫、城堡和公共建筑物而闻名于当时的欧洲,却没有一支可以保卫它的可靠力量。王公贵族和富户离心离德,地方势力各怀鬼胎。穷人中,有的逃命了,有的像往常一样冷漠,有的还寄望于新主子可能会改变一切。本来可以成为帝国支柱的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这时已经没有力量再为帝国统治的延续而作出奉献了。兵源已枯,税源已竭,“甚至也没有爱国主义曾经一度给予它道德上的一致了”[6] (P269),或者,正如迪尔在所著《拜占庭:辉煌与衰败》一书中所评论的,拜占庭帝国到了这个时候,不仅无兵无钱,而且已经没有爱国精神了。(19) 对于它的臣民来说,留下来只是对昔日回忆的悲叹和抱怨。等待着拜占庭帝国的,只是覆灭。
 
    研究拜占庭历史,不仅可以弄清楚“这个古代强国兴衰的历史”,可以懂得“关于东地中海地区的历史”,而且还能“很好地理解中世纪欧洲、西亚的历史发展”。[9] 但这段历史却十分耐人寻味。当初灭掉西罗马帝国的是日耳曼蛮族,他们在文化和经济发展程度都低于罗马人,他们是在迁居到西罗马境内之后,也就是迁居到“新世界”之后,才接受基督教的,因此,“日耳曼人不可能,况且也不想摒弃帝国的文明。”[10] (P5)也就是说,“尽管新世界沦为蛮族的殖民地,就总的轮廓而言,新世界保留了古代世界的面貌。”[10] (P5)拜占庭的命运则不同了。灭掉拜占庭帝国的奥斯曼帝国,它接受了塞尔柱突厥人的传统、伊朗人的文明,还接受了伊斯兰教。被灭掉的拜占庭帝国不可能再保持旧的面貌。拜占庭帝国因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而在历史上消失了。“拜占庭王朝的灭亡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它延续了这么长时间也是个奇迹。”[5] (P51)我想,不少读者们和我一样,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到哪些历史给予的宝贵启示?会有哪些超越拜占庭历史的领悟?
    
    【参考文献】
    [1][瑞士]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徐家玲. 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英]布莱斯. 神圣罗马帝国[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美]汤普逊.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英]波斯坦. 剑桥欧洲经济史[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法]布瓦松纳. 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美]布坎南. 自由、市场和国家[M]. 上海:三联书店,1989.
    [8][英]波特.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9]凌强. 应重视拜占庭史的研究[J]. 世界历史,1986(11).
    [10][比]皮朗. 中世纪的城市[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