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唐朝封疆大吏哥舒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作者:王者觉仁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分享按钮 哥舒翰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他的前半生基本上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混。
 
他是西域突骑施人,父亲哥舒道元官任唐朝的安西副都护。由于父亲官位高,家境富裕,所以哥舒翰就成天游手好闲,领着一帮纨绔子弟到处瞎混,除了喝酒就是赌博,几乎没干过一件正经事。
 
40岁后,哥舒翰痛定思痛,毅然决定到边疆从军,“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
 
此时的哥舒翰恐怕连自己也不会想到,竟然一不留神就混成了帝国的封疆大吏。
 
天宝八载六月,哥舒翰奉玄宗之命,集结六万大军,远征石堡城(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此城是唐军扼守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塞,也是吐蕃进军河陇的必经门户。从高宗时代起到开元、天宝年间,这里就是唐朝和吐蕃的必争之地。双方曾在此反复争夺,数度易手。哥舒翰出兵后,苦战多日,最终以牺牲数万将士的代价,攻下了这座坚城。
 
石堡城一战,使哥舒翰当之无愧地跻身名将的行列。
 
 
自从成功夺取石堡城后,哥舒翰就日益受到玄宗的赏识和器重。战后,已担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旋即被加封为特进、鸿胪员外卿,加摄御史大夫,赐绸缎千匹,田庄、豪宅各一所;天宝十一载,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十二载,进封凉国公,实封食邑300户,并兼任河西节度使,不久又晋爵西平郡王;十三载,加拜太子太保,又加食邑300户。
 
由于哥舒翰是“高干子弟”出身,功成名就后,他的纨绔习气又暴露无遗,“好饮酒,颇恣声色”,结果很快身体就垮了。天宝十三载,哥舒翰突然中风,昏迷了好久才苏醒过来。此后他便回到长安,一边寻医问药,一边安心静养,虽然头上还挂着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头衔,但实际上已经不再过问边务,而是“废疾于家”,在京师当起了寓公。
 
当寓公的日子虽然有些闷,但至少逍遥自在。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哥舒翰必将躺在他那辉煌的功劳簿上,度过逍遥自在、荣华富贵的后半生。
 
可是,仅仅一年后,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得知东都洛阳陷落、封常清败走陕郡的消息后,哥舒翰就感到情况不妙了。紧接着,潼关又传来令他更为震惊的消息—高仙芝和封常清擅自撤离陕郡,退守潼关,居然双双被玄宗砍掉了脑袋!
 
高、封二人被杀数日后,玄宗就紧急传召哥舒翰入宫,命他顶替高仙芝的兵马副元帅之职,即刻进驻潼关,征讨安禄山。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此时的哥舒翰早已掂量出了安禄山的实力——连高仙芝和封常清都败得那么惨,足见仓猝招募的官兵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哪个将领顶上去,结果都只能是凶多吉少,而且十有八九会步高、封二人之后尘!
 
鉴于此,哥舒翰便以病重为由极力推辞。
 
但是,国难当头之际,玄宗岂能容他逃避退缩?国家平常花那么多钱养着你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如果连你哥舒翰这样的名将都当缩头乌龟,那还有谁能站出来挽救国家危亡?
 
所以,玄宗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哥舒翰的请求。
 
就这样,哥舒翰硬着头皮,拖着病体,领着玄宗为他东拼西凑搞来的20万(实际出征的只有18万)乌合之众,万般无奈地进入了潼关。
 
哥舒翰接手潼关防务后,只一意修筑工事,深沟高垒,严防死守,从不出战。安禄山屡命驻守陕郡的前锋将领崔乾祐出击,其中一次还派了次子安庆绪亲自到前线督战,可潼关不愧是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燕军(安禄山于天宝十五载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的数次进攻都被据险固守的哥舒翰一一击退。面对这道铜墙铁壁,崔乾祐只能干瞪眼,“数月不能进”,与哥舒翰形成了对峙相持的态势。
 
在此情况下,只要哥舒翰始终坚壁清野,保证潼关不失,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再乘胜北上,直捣范阳燕军老巢,燕军军心就会瞬间瓦解,安禄山的末日也就到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唐朝廷内部却出现了一个致命危机。
 
危机源于杨国忠和哥舒翰的相互猜忌。
 
众所周知,安禄山起兵打的是讨伐杨国忠的旗号,而当时朝野上下也一致认为,就是因为杨国忠恃宠擅权、跋扈专断,逼得安禄山狗急跳墙,才导致了这场空前的大祸乱,所以很多人都对杨国忠咬牙切齿,必欲诛之而后快。
 
哥舒翰麾下有一个部将叫王思礼,就屡劝哥舒翰上表朝廷,要求诛杀杨国忠以谢天下。可哥舒翰始终没有答应,因为他很清楚,现在杀杨国忠除了泄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何况大敌当前,自己人更不能搞窝里斗。
 
王思礼以为哥舒翰怕事,就自告奋勇,说他愿意带领30名骑兵入京,秘密绑架杨国忠,然后将他抓到潼关杀了。哥舒翰狠狠瞪了王思礼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这么干,造反的就是我哥舒翰,不是安禄山了!”
 
然而,让哥舒翰没有想到的是,他这边处处以大局为重,尽量摒弃个人好恶,可杨国忠那边却早就对他起了猜忌之心。
 

共4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947个字符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