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风雨相伴60载:张爱萍李又兰的速记情缘 >> 阅读

风雨相伴60载:张爱萍李又兰的速记情缘

作者:张 莉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7日 点击数: ( 字体: )

新中国开国上将、我国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张爱萍的夫人、新四军女战士李又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日1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记者通过与李又兰秘书交谈了解到,老人家生前生活很规律,每天看书、练字、上网。2009年,老人直肠癌手术后,没有再接受化疗,而是一直通过中药调理。
 
 
 
张爱萍将军与夫人李又兰合影。
 
 
 
张爱萍将军追悼会上李又兰接受江泽民慰问。
 
 
张爱萍将军追悼会上李又兰接受胡锦涛慰问。
 
张爱萍将军在他一生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功不可没,她就是将军的“另一半”李又兰。他们于1942年认识并结婚,至2003年张爱萍将军去世,一起同甘共苦经历了风风雨雨61个年头。
 
有缘相识
 
  李又兰生于1919年,宁波人,是爱国实业家李善祥的次女。抗战开始后,李又兰跟随父亲回到家乡小港,投入到抗日后援工作中。
 
  1937年11月,中国共产党亦在武汉设立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不少青年来此要求前往延安。得知此消息的李又兰等人也决定通过武汉办事处介绍去延安。
 
  1938年3月,他们到达武汉。几经周折找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这段时期,周恩来就住在办事处。
 
  而时任值班参谋的张爱萍考虑到周恩来工作太忙,就出面挡驾。可这些同学非要见周恩来不可。他们最终在深夜见到了周恩来。
 
  4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从武汉到南昌后,李又兰活跃地开展群众工作,在皖南战地服务团经受了锻炼。不久,经组织推荐,李又兰参加了军部举办的速记训练班,并在皖南事变前先撤到江北。
 
  1942年1月下旬,华中局在阜宁单家港小学召开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时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也参加了会议。李又兰因参加过速记的专门培训,被抽出来负责速记。会上,刘少奇提议请曾任新四军九旅旅长的张爱萍专门谈谈九旅在艰苦环境中从当地游击队武装发展成为新四军主力的一些情况和经验。
 
  对此,张爱萍虽感到很突然,因为没有现成的稿子,但还是实事求是、不加任何修饰地作了发言。
 
  翌日清晨,一位新四军女战士给张爱萍送来一沓他发言的记录稿。他顿时就被那整齐、娟秀的字迹吸引了,不觉抬头注视起眼前这位身材高挑的姑娘。
 
  第二天,张爱萍得知那位姑娘名叫李又兰,是华中党校政治部组织干事。而张爱萍英武的军人形象也引起了李又兰的好感。
 
  这天会议结束后,李又兰发现自己的露指手套不见了,马上返回会议室桌上桌下找,但都不见踪影。刚回宿舍,屋外响起了敲门声。见到门外站着的竟是张爱萍,她很是吃惊,忙立正行军礼。张爱萍笑了,李又兰丢失的枣红色手套被他举在手里。李又兰再次敬了一个军礼:“感谢首长!”
 
  “哎,不要总首长首长,其实我今天来可是有事相求,我想跟你学速记。”
 
  果真,张爱萍后来挤出时间到李又兰那儿学起了速记。
 
  浪漫相恋
 
  随着对李又兰了解的加深,张爱萍意识到:这是位有才华又很贤淑的女性,可以引为知音,结为终身伴侣。
 
  两人的心走近了。可是,半个多月的会议也快要结束了。张爱萍将要回到三师去,而李又兰也要回到华中党校去。
 
  张爱萍送给李又兰一把带鞘的不锈钢匕首和一个小银圈,轻声说:“作个纪念吧。”第二天一早,张爱萍也收到两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是抄写工整的刘少奇的会议报告《战略与策略》,一个是黑色封皮的记录夹。
 
  好在华中党校在汪朱集,三师师部在孙河庄,两地相隔仅15公里。两人也就有了见面的机会,而后来,在战斗的间隙,张爱萍两个月给李又兰写了十多封信,然而,竟没有见到她一丝回音……
 
  一天,科长把李又兰叫了去。科长从抽屉里拿出一沓信,往桌上一摔:“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和人家来往?为什么不向组织报告就随便通信?”
 
  李又兰看了一眼信封,立刻认出是张爱萍写的。她提高嗓门连珠炮似地反问道:“你为什么扣压我的信,你有什么权力扣压我的信?我至今一封信都没有收到,又怎么能说我随便和人家通信了?就是我与人家通信,又违反了什么纪律?”
 
  科长被问愣了,支支吾吾:“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是领导,你不该太随便。你回去吧!”
 
  李又兰没有走,伸出手大声说:“你必须把信还给我!这是共产党的军队,不是国民党的,难道没有通信自由?信不还我,我不走!”不等顶头上司再开口,李又兰抓起桌上那一沓信,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她没回宿舍,而是跑到了少有人至的芦苇荡边。
 
  信封均未封口,李又兰断定领导早已“先睹为快”了。她按来信的日期先后读起来。信中没有一句过分的话。最后一封信说:总没收到你的信,是否生病了?过两天可能来看你。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