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观点交锋>>正文内容
戏说·演义·史实:潘美缘何成了奸佞小人? >> 阅读

戏说·演义·史实:潘美缘何成了奸佞小人?

作者:张从兴 来源:《联合早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1日 点击数: ( 字体: )
 
 
几天前,接到一位连续剧迷朋友的电话,说她刚刚看完了曹颖版《文成公主》,结果发现剧中的李道宗和她之前看过的保剑锋版《薛仁贵传奇》中的李道宗,一忠一奸,判若两人。朋友想知道,这两个李道宗,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究竟是编剧杜撰的剧中人呢?还是历史上真有其人。
 
  朋友之所以打电话问我,是因为她知道我对中国的历史还算有点粗浅的认识。由于当时实在太忙,只好简单地跟她说了一下,李道宗确有其人,是唐高祖李渊的侄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弟,在辅佐李渊父子创建唐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大唐开国功臣。在将星云集的隋末唐初,李道宗曾多次和李世民并肩作战,在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俗称“十八路反王”的战事中屡立战功,而且还亲自俘虏了突厥颉利可汗,是突厥人望而生畏的大唐战将。除了战功彪炳以外,李道宗还有一大功劳是兴唐诸将所无法比拟的,那就是他有一个伟大而杰出女儿——文成公主。自古以来,和番的公主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位公主的“业绩”能像文成公主那么优异,那么影响深远。能教出这么好的女儿,身为老爸的李道宗当然是有功劳的。
 
  朋友听了我的说法,为李道宗打抱不平,指责《薛仁贵传奇》的编剧胡编乱写,往李道宗身上泼脏水,让这样的贤臣良将蒙上了不白之冤。凭良心说,编剧的“戏说”虽有添油加醋之处,却不应负起抹黑李道宗的罪名,因为始作俑者是《说唐三传》、《薛仁贵征东》等演义小说的作者,而这些故事又源于民间传说。不管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也好,据此写成文字的演义小说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黑白极分明,忠奸不两立”。为了突出正面人物的忠良,就必须突出反面人物的奸佞,而很不幸的,许多在历史上其实并非奸恶的人物,往往被演义家们写成了大奸巨恶之徒,借此突显主人公的忠肝义胆。
 
  其实,李道宗被污名化的程度还不算什么,最冤枉的还是宋朝的一将一后:将就是《杨家府演义》及各种各样的杨家将戏剧里的那位大奸臣潘仁美,后就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奸妃”刘太后。
 
  先说潘仁美。这个在各个版本的杨家将故事中,私通辽国,陷害杨业杨老令公的大奸臣,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但名字不叫潘仁美,而是潘美。和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战功赫赫的李道宗一样,潘美也是辅助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建立宋朝的名将,而且他的兴宋功劳比李道宗的兴唐功劳还要大得多。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说服留守京城开封的后周文臣武将放下武器,让宋太祖得以顺利登基称帝的就是潘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潘美率领宋军南征北讨,扫南汉、灭南唐、平北汉,征契丹,为宋朝的基业立下了非常人可比的战功,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大将军。
 
  至于潘美和杨业的关系,更不是杨家将故事中所描写的那样,他们两人其实是共同讨伐契丹的战友,潘美是主将,杨业是副将。在杨业战死的陈家谷战役中,潘美确实负有指挥失当的责任,但更大的责任应该由坚持错误战术的护军王侁来负,而不是潘美。至于演义中指潘美妒忌杨业之能,阴谋陷害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因为潘美是帅才,杨业不过是将才,潘美的军事才能比杨业强多了,功劳也比杨业大多了,实在不可能去妒忌杨业。可是,在演义家笔下,潘美却成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奸佞小人,堪称千古奇冤。
 
  比潘美更冤的,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在清代演义小说《三侠五义》中,有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后来还编成了京剧、粤剧等地方戏曲的经典剧目,近年来又被编入了包公连续剧里头。可以说,只要有包公戏,就一定会有这个故事。其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宋真宗的妃子李宸妃怀有身孕,另一位妃子刘妃担心李宸妃母凭子贵,当上皇后,便与太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致使真宗龙颜大怒,把李宸妃打入冷宫。为了斩草除根,刘妃又命人火焚冷宫,但消息走漏,李宸妃在南清宫太监陈琳的协助下,逃离冷宫,由宫人寇珠李代桃僵。后来,流落民间多年的李宸妃遇到了包公,在包公的巧计安排下,终于被儿子仁宗迎回宫廷,成了太后。郭槐成了包公铡刀的刀下鬼,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历史的真相是,刘娥本来就是真宗的宠妃,但她无法生育,便让自己的侍女李氏做了“代母”,李氏生下儿子(后来的仁宗)后,就交给刘娥当成自己的儿子来养。虽然李氏生前不能与仁宗相认,但刘娥一直都善待她,即使是在当上皇后和太后之后,始终没有加害。而这位刘娥,并非普通的后妃,而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可惜的是,在历代演义和现代戏说不断以讹传讹的渲染下,许多历史人物应有的“贤名”却湮没了,他们所不应该有的“恶名”却为越来越多人所知。李道宗、潘美、刘太后不过是众多被污名化的历史人物中的沧海一粟而已。宁不悲夫!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调查】百家讲坛网即将改版,现正进行读者调查,您喜欢哪些栏目,您觉得哪些需要改进,又想看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进来聊聊,欢迎提供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还有,参与有奖哟!点击这里进入调查页面《百家讲坛》杂志官网有奖读者问卷调查
 
【启事】本网面向全球网友征稿,内容文史哲为主,兼顾其他,欢迎投稿,百家争鸣,具体要求详见百家讲坛网征稿启事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