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专栏>>正文内容
淮安?楚州。淮安?——江苏淮安更名风波的背后 >> 阅读

淮安?楚州。淮安?——江苏淮安更名风波的背后

作者:鞠 靖 袁仲伟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9日 点击数: ( 字体: )

 
 
2001 年,江苏省地级市淮阴看中了县级市淮安名字的含金量,结果淮阴市成了淮安市,而县级市淮安则成了淮安市楚州区。9 年来,为了夺回“淮安”二字,楚州区许多人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
 
一段时间来,在江苏淮安市的网络和地方舆论圈中,一场“正名”的争论正在进行。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县级淮安市),正努力重回“淮安”之名。
 
这是一场持续了9年的争论。2001年2月10日,江苏省原地级市淮阴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则被更名为淮安市楚州区。
 
这9年里,为把“淮安”两字改回来,楚州区在省里和中央部委之间奔走数年。而当地一批老干部和其他人士,更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发起了一场要求“楚州”重回“淮安”的“正名”运动。官方和民间的多方力量都参与其中,声势甚至惊动了中央。而淮安市为捍卫自己的名字,亦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一个小小的县区,区区两个字的名字,有多大的含金量?何以让人如此“大动干戈”?名字改来改去的背后,相关各方到底有哪些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考虑?
  
改名的逻辑
 
“充分利用原县级淮安市的历史人文等资源,提升本地区整体知名度。”
 
今日的楚州区被当地人称作老淮安,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诸多历史名人如韩信、吴承恩、关天培等皆出于此;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他诞生于此地,并在那里度过了12个春秋。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当年至少在公开场合,看不到关于这一更名的反对之声。相反地,很多人认为更名是更好发挥“淮安”人文历史优势。
 
当时淮安市的一份文件指出了更名的逻辑:“充分利用原县级淮安市的历史人文等资源,提升本地区整体知名度。”
 
当年的苏北,唯有徐州、连云港两市经济较为发达,但其辐射力和带动力难及包括淮阴、盐城在内的广大区域。作为长期以农业为主的淮阴地区,渴望大力发展工业和旅游服务业,需要利用知名度来招商引资。“淮安”恰是当地最重要的资源。
 
早在199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把淮阴建设成为苏北交通枢纽和苏北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决定。淮阴市由此决定,借用“淮安”这一名称,“三淮一体(原淮阴市、淮阴县、淮安县)”建设中心城市。
 
今天反对当更名的人们,将当年的更名视作时任淮阴市委书记赵学凤的一人之举。赵学凤后来因贪腐获罪,被演绎为更名的报应。但以政治逻辑来看,这种归罪似有失公允。
 
更名之后,淮安市提出了“把淮安建成苏北腹地辐射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新淮安的定位变成:“恩来故里,交通枢纽,工业基地,鱼米之乡,绿水环境,文化名城”。
 
不过,熟悉淮安的人都知道,这24字的定位中,至少有“恩来故里、鱼米之乡、文化名城”12字来自老淮安。
 
小马拉不动大车?
 
如今楚州区建个厕所都要报淮安市批准。
 
淮阴和楚州之间距离20公里。在许多人眼里,9年前的更名不仅未实现“三淮一体”,而且使得楚州区即老淮安的发展受到影响。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改名前,老淮安市在淮阴市各县区中一直是“领头羊”。但到了2004年,楚州区财政收入仅为3.7亿元,人均只有310元,列全省52个县(市)第48位,列当时全市8个县(区)第7位,区财政累计债务达7.67亿元。
 
“小马拉大车是拉不动的。”楚州区原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金兆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老淮安是农业大县,有100多万亩耕地,近100万人口是农民,淮安市经济本来就落后,根本带动不了。”
 
资料显示,到2008年8月,楚州区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量、公务员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均排名靠后。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楚州区不升反降?”楚州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如今普遍存在的市吃县、市卡县的后果。”在他看来,正是体制障碍延误了楚州区的发展。
 
对于老淮安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行政审批权限的收窄。1987年12月,当时的淮安县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淮安市(县级),并明确为“由省直辖”,淮阴市代管。那时,一些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县里基本上可以自主决定和实施。
 
2001年老淮安变成淮安市所属的城区之后,今天的楚州区在规划、立项等重大问题上的自主决策权实行“审批制”,与当年的“备案制”不可同日而语。金兆峰说,如今楚州区建个厕所都要报淮安市批准。
 
在全市统筹发展的政策考量之下,楚州区自身的资源更多地被外移和剥离,一些有稳定预算外收入的单位,如水警大队、国土局等上划市级管理。有文件称,每年影响楚州区调控资金近千万元。楚州虽按市区运作,其财政供养人口的工资水平和其他市区相比,每月相差超过600元,造成老干部、教职工的强烈不满。淮安中学的老教师张大铭说:“最近江苏省公布13个省辖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所有市区中,只有淮安市后面要加个括号:不含楚州区、淮阴区。”这意味着楚州区只能执行低一档次的市辖县标准。
 
2005年,楚州区原计划在本区朱桥镇建盐化工开发区,因为以楚州为中心的淮安地区地下蕴藏着世界特大型盐矿,其矿区就在朱桥镇。但在报淮安市审批时,却被要求将开发区放到距离朱桥20公里的范集,否则不批。
 
范集是淮安市的青浦区、洪泽县和楚州区交界地带。在淮安市看来,这样可以带动三地共同发展。但这一改变意味着需要修建一条20公里长、穿越京杭大运河的输盐管道。10多亿元的新增建设费用,也完全由楚州区自筹。而这个开发区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淮安市又将开发区直接收归市经济开发区。
 
类似这样的“统筹发展”的事例不少。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用地不够,楚州区先后有近100平方公里土地被划走。在严控18亿亩耕地红线、各地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之下,对于楚州区来说,这种划拨影响不小。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