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仅仅懂得民主是怎么回事是远远不够的——读《新华日报》四十年代社论目录集有感 >> 阅读

仅仅懂得民主是怎么回事是远远不够的——读《新华日报》四十年代社论目录集有感

作者:许锡良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2日 点击数: ( 字体: )
 
论个人的价值取向、社会理想与政治立场,我无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自由、民主主义者。多少年来,我致力于公民社会的分析,公民素质的培养,明知自己在气候异常的情况下力量微弱,同时又深知自己天资愚鲁,学识浅陋,但是,仍然每天围绕公民社会的建设,笔耕不辍,以自己绵薄之力,尽自己一份心意。
 
  不过,我与一般的自由民主者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在关注民主法治社会与公民建设的同时,我还特别关注传统文化的研究,而且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我有一些朋友,一边谈民主法治社会,一边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孔子顶礼膜拜,赞美得不得了,还有一些朋友,只是一味谈民主法治社会,从来不过问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土壤。我以为,在读过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新华日报》的社论之后,甚至只需要读完社论的目录之后,那两种民主态度都应该洗洗睡了。
 
  一边大谈民主法治社会,一边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态度,其实只需要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出结论:民主法治社会并不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起源于古希腊城邦,而且民主法治社会进入中国一百多年,目前仍然无法生根,这究竟是中国传统文化被毁的结果,还是传统文化批判分析得不够的原因?台湾的民主,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吗?还是用普世价值取代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之后的结果?简单的逻辑推理,其实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能够开出现代民主宪政,没有形成民主法治社会,这是不争的事实,近百年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扮演着阻碍民主法治社会形成的顽固势力的角色。
 
  当然,这种奇怪理论在国外也不是没有依据,我想最大的依据可能就是英国的哈耶克的思想理论。因为,哈耶克一直致力于传统社会的形成的自然秩序,社会变革不可以通过暴力行动来达到,也不可以让社会变成一张白纸再来变革,同时还主张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利因素,这些都是有道理的,都没有错。但是,这些朋友常常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根本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二千多年来,就是专制的极权体制。历史文化源头从来就没有过什么“以人为本”,也没有过民主法治社会,这与西方古希腊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西方还有过文艺复兴,那时的文艺复兴,只要回到古希腊,就能够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对人的思想禁锢。但是,中国回到孔子能够开出中国的文艺复兴吗?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其实就是帝王之术,是对帝王将相体制的依附而生存的一种思想学说。这只要看看孔子在君主面前的表现以及他在失去君主之后的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态就可以得知,这种理论只是强化社会等级制,强调身份,束缚人的思想武器,而且这种思想理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先验性的人本价值理念,有的只是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这也一直是儒生所遵循的生存法则。谁能坐天下,就为谁服务,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
 
  如果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无视中西传统的这种根本差异,是一定要走入歧途的。在亚洲受过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与地区,比如韩国、日本无不是抛弃儒家的“三纲六纪”的等级制度,大力吸收世界主流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建立起现代民主宪政制度,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的。台湾如此,香港的法治也如此。至于新加坡虽然号称儒家治国的典范,但是不足以为据,新加坡早已经是西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就法治理念来说,也吸收了西方的法治精神。以一个数百万人口的城市小国而言,威权统治,家天下并不足论。更何况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三代兴衰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个国家的幸福取决于一个帝王,一个家族,那是非常脆弱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个没有思想言论自由的地方,即使有点钱,物质上过得不错,其实也一样是没有人的尊严。一只猪过得也可以很快乐,但是,他仍然只是一只猪的快乐而已。
 
  那些只论民主法治而不顾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朋友,在看完《新华日报》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社会之后,那怕只是看看目录,也不难明白,我们现在对民主法治社会的描述未必会比七八十年前更为精细准确。只要随便看看当时社论的几个标题就不难明白。
 
  民主主义是生命的活力…………………………………………8
 
  没有民主一切只是粉饰…………………………………………14
 
  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12
 
  民主第一…………………………………………………………13
 
  应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提高人民………………………………26
 
  我们相信着、并且实行着民主…………………………………28
 
  强大而民主………………………………………………………29
 
  中国要求的只是民主……………………………………………16
 
  要真民主才能解决问题…………………………………………17
 
  我们要看货色……………………………………………………19
 
  是不是代用品呢?………………………………………………20
 
  不是空喊民主……………………………………………………22
 
  民主与诚实………………………………………………………24
 
  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11
 
  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这种描述再多,也仍然不能够在中国生根,其实也是枉然。在那样的两党体制下,在那样对民主的向往甚至有狂热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走了一条传统惯性所走的道路:打江山,坐江山,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历史在这里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确实值得每一位朋友认真思考。
 
  因此,我的一个看法就是,中国的民主进程只有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才会逐步渗入。因此,我一边思考公民社会的问题,一边思考传统文化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土壤结构问题。
 
  日本民主法治化进程中有福泽谕吉这样的启蒙思想家,他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介西方的思想理论,包括民主、科学、法治、伦理与市场,二是大力批判日本传统文化,特别是大声疾呼:“要知道汉学已经过时。”倡导“脱亚入欧”,以便在日本重新建立一种顺乎人性的道德伦理。
 
  台湾的民主法治化进程其实是五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在台湾民主法治化之前,儒家传统一直扮演着顽固保守的角色,对台湾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一直起着阻碍作用。在台湾,当时蒋介石排斥民主法治的借口几乎都来自于中国儒家传统的那些思想理念。那时蒋氏父子一边可以让台湾的新儒家,比如牟宗三、徐复观这些人开坛布道,大力弘扬儒家传统,常常一开讲动辄上千人来听,大量出版这方面的书籍,发表这些方面的文章,丝毫不受当时国民党专制政权的禁锢,也不受其负面影响,反而用政府之力推波助澜(有点像今天大陆的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式的心灵鸡汤);一边大力打压自由民主派的学者胡适、雷震、殷海光等等创办的《自由中国》杂志,禁止关于人权的思想言论发表,禁止这方面的演讲,甚至不让大学开设这方面的课程。这是为什么?因为,儒家传统的本质就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当时一党专政的国民党蒋氏父子怎么会禁止这样的思想理论呢?因此,像当时台湾的钱穆这样的老国学家、历史学家,儒家学说的崇拜者,自然是深受蒋氏父子的厚爱,多次接见,大力表彰。所以,像胡适、雷震、殷海光等这些自由民主人士创办《自由中国》,倡导一些民主法治与自由,就被封刊坐监,失去出版与言论甚至人身的自由,可以说如果没有台湾五代自由民主人士的持续努力,没有台湾那些留学欧美日的自由民主派的民主法治新生代的持续努力,就不会有今天台湾的民主法治与自由开放社会。当然,开放自由的民主法治,必然也是多元社会,民主法治社会的实现,必然要兼容儒家传统文化,但是,这不是说台湾的民主法治建设,特别是政治制度的建设是依靠儒家传统。
 
  在中国要建设民主社会,非得来一个数代人持续的接力棒不可。要做一些认真细致的梳理工作。如果不能够打通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那么,我们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将永远是盲目的。这个桥梁就是艰苦细致的梳理工作,要把孔子儒家留给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找出来,因为任何时代的现实社会都不会是无缘无故凭空而来的,必有某种文化基因遗传的结果。人是文化最集中,最生动的载体,一个人,一代人,怎样认识,怎样判断,怎样选择,以及怎样行动,都必然受到死人的牵连,要减少这种牵连,必须学会分析批判,大量引入优秀的异质文明,一切文化价值都必须接受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的重新检查。重新评估一切传统文化的价值,以起到改良文化基因的作用。那种缺乏现实分析,不能够打通现实与历史传统之间通道的批判,常常只是就事论事,论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打倒某个具体的人,某个具体的党,然后就是改朝换代,更换坐交椅的人,但是专制的交椅仍然摆在那里,甚至更为结实。这种历史教训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因此,我常常也对那些口口声声民主法治人权的朋友保持一份警惕,因为在腐败的中国,民主法治人权是最容易成为一种工具,利用儒家的愚民政策外加平民百姓的不满,推翻一个政府,然后又形成一个更专制的政府。
 
  在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细致的梳理之前,其实在中国,只要他是中国人,不论他喊什么口号,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专制者。我对此保持警惕,包括对我自己的高度警惕。
 
  2011年1月16日星期日
(作者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信孚研究院研究员)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