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郎遥远:温总理期待什么样的政治改革? >> 阅读

郎遥远:温总理期待什么样的政治改革?

作者:郎遥远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当下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无疑是上身穿着经济辉煌的锦衣,而下身穿着政治文明的短裤。要提升政治文明,全民共识就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温总理在今天举行的本届两会记者招待会,再次提及政治体制改革,清晰阐述了政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这是他近年来,第十五次提及政改话题。如果说,以前温总理在国内外不同场合谈政改,大多是一种仰望星空;那么此次毫无疑问,他一指点破穴道,挑明中国政改的要害处,就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温总理谈政改,是近年来的热点新闻与话题。有识之士均予以支持与赞赏。但也不乏冷嘲热讽。
 
  其一,是“作秀”,这大多出自网络所谓“自由派”之口,恐怕是最伤害温总理人格的指责。温总理在当下众所周知的政治生态中,勇敢发声,屡屡发声,反复强调政改,殊为不易。即便孤掌难鸣,无法实现公民社会的“日新月异”,但也至少“润物”,启蒙民众。他无疑是中国政坛的良心,也是当下时代的良心。温总理良知难得,独立人格难得。试看政坛高层呐喊政治体制改革的,舍他其谁?可叹的是,某些人不管温总理做什么,说什么,都骂。既然民众都期盼完善政治文明,为何不能宅心仁厚,同气相求,给力一下这位朴实儒雅的亲民总理,善待中国政坛这一抹阳光呢?
 
其二,是“反动”,这大多出自网络所谓“毛粉”之口。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的党,都已经“反动”了。唯有毛泽东文革时代是伟大光辉正确的。文革余毒,至今残留在少数人心中;文革幽灵,至今还盘旋在共和国上空,并在某些城市变脸出现。
 
  温总理在此次记者会上,敲响警钟:“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何谓“文化大革命悲剧”?以党的决议而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造神运动,唱红歌,闹革命,搞批斗,文攻武卫,是让过来人最心有余悸的历史印象。文革期间,冤案错案假案层出不穷,人命被草菅,人权被践踏,亲情被撕裂,人格被扭曲,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破坏,整个国家俨然是“东方疯人院”。全国人民饥肠嗷嗷,却每天忙于整人或被整,恨斗私字一闪念。在强大宣传机器渲染粉饰下,产生“中国人民最幸福、世界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集体幻觉。看看朝鲜,就能找到当年文革镜子。在我看来,文革悲剧,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实现理想而不择手段的国家实践。一个国家领袖的自由意志,以国家和民族的惨痛牺牲为代价。
 
  文革时代是我孩提时代。那个时代百姓,穷得几乎只剩下毛主席语录。从我记事起就没吃饱过,直到改革开放。除了过年,农民平时吃夹渣着玉米地瓜萝卜的零星米饭。农业学大寨,虽取得水库建设成就,但那是全民自带干粮,推车挑筐,像做苦力一样完成的。有人怀念文革时代好,说平等。那是因一人之下,全民为奴;全民无产,岂有高下;全民穷极,岂有他求;全民劳役,怎能动弹。一些上年纪的人,念及文革好。一方面是怀旧情怀,怀念生命中珍贵的青春岁月,而并非真正怀念文革;一方面是个人崇拜的造神威力;再者,是当今社会两极分化,世风日下,弱势群体回味文革时代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你问他们,愿意回到文革时代去挨饿吗?所谓文革时代幸福,其实是一种意淫,也是一种蛊惑人心。
 
  为什么要浓墨提及文革悲剧,是因为当前某些人试图利用人们对现实不满和怀旧情结,利用底层百姓对毛主席的崇敬心理,鼓吹文革优越性,通过“唱红打黑”等高调手段,建立现代版文革社会。凤凰博报昨日头条文章就认为:“文革在近年来常被用作抹黑攻击的重磅武器。比如最近受到王立军事件困扰的重庆,就因为打黑唱红,因为共富政策多次被人攻击为是文革、极左。打黑还民众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唱红凝聚民心士气,共富更符合民意。如果重庆的这些做法就是文革,我也会毫无保留的拥护这样的文革。”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