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精英的迷思与矫情:老百姓凭啥该倒霉? >> 阅读

精英的迷思与矫情:老百姓凭啥该倒霉?

作者:张田勘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点击数: ( 字体: )
 
摘要:自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说话的李先生其实反映的是一些精英(如果认为管理社会的公务员是社会精英的话)的迷思和矫情,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有人骂我骂了一年还没有骂完”的原因,当然骂人是不对的,这里姑且说是公众对他的批评。
 
 
自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说话的李先生其实反映的是一些精英(如果认为管理社会的公务员是社会精英的话)的迷思和矫情,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有人骂我骂了一年还没有骂完”的原因,当然骂人是不对的,这里姑且说是公众对他的批评。
 
实际上李先生是站在公务员的立场上来说话的,这也难怪,因为他本身也属于公务员阶层。首先是,公众批评李先生是因为其偷换概念。公众仇恨的是贪官污吏,而非所有的公务员。因为,既不可能大部公务员是贪官污吏,更不可能所有公务员都是贪官污吏。公众同样仇恨的不是所有富人,而是那些靠不法手段富起来而且为富不仁的富人。其次,公众仇恨一些贪官污吏和富人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行为不公不义,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破坏了社会正义和公平的法则。如果认识不到这些常识而感到冤枉,实在是误解了老百姓而不是老百姓误解了李先生。
 
不过,真正的迷思和矫情则是所谓的公务员被搞垮了和有权有势的人全都去国外了。稍微动动脑子都知道,公务员被搞垮只是一种天方夜谭。任何社会,公务员都是精英,也都掌握有巨大的权力、财富和人力资源,在中国更是如此,谁有天大的能耐搞垮公务员?甚至借百姓几百个胆子也不可能去搞垮公务员,因为中国的百姓表面上仇官,但向来骨子里都是怕官、媚官的。
 
至于有权有势的人全都去国外,更是一种迷思和矫情。实际上,有权有势的人并非都想去国外,去了国外,权势就不复存在,值得冒这个险吗?另一方面,即使有权有势者都想去国外,别的国家就那么好去吗?难道他国没有苛刻而严密的限制移民的法规和制度吗?
 
退一万步讲,即使有权有势的人全都去国外了,中国就国将不国、民将不民了吗?未必!俗语不是直率地说,离了任何人地球都会转吗?即使所有的精英都去了国外,在一个社会和一群人中,同样能挑选出精英来治理社会,只要挑选精英的制度是合理和公正的。在人类社会和历史中,这已经是常识,最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1788年1月26日,英国第一支罪犯遣送船队在悉尼的Cove登陆,目的是为了在当地建立一个监狱,并且在同年的2月7日,正式宣布那里为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尽管后来澳大利亚的移民有很多不是罪犯,但组成这个国家的民众的所谓素质是可想而知的。
 
正是在这些形形色色和素质不高的移民中,人们选出了他们的优秀管理者,逐渐把这个国家建设得像模像样,人民生活得很体面和很有尊严。而且,澳大利亚人并不忌讳把其祖先罪犯移民到达澳洲的1788年1月26日定为国庆节。
 
因此,如果说真的是有权有势的人全都去国外了,老百姓未必就会倒霉,人们照样可以通过好的制度选出过去被埋没的或者未被现行制度所发现的优秀人才来治理国家。应当反过来说,那些贪官污吏逃跑了移民了,老百姓才不会倒霉,反而会额手称庆。因此,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建设一个好的制度遴选出优秀人才,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管理者。
 
显然,公众痛恨的不是优秀人才或精英,而是千方百计想选出优秀人才和精英;同样,公众痛骂贪官污吏不是要搞垮公务员和精英,而是想要把那些披着精英外衣但实则是蠹虫和硕鼠的人清除出公务员队伍,换上公众信任的、优秀的公务员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只要是实行民主的社会,都会建设和形成这种遴选优秀人才的制度。
 
但是,当公众不能通过民主机制将贪腐官污吏选下台时,甚至连批评贪官污吏都不敢大声和公开说出的时候,他们在背地骂几句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作者系北京学者)
 
【调查】百家讲坛网即将改版,现正进行读者调查,您喜欢哪些栏目,您觉得哪些需要改进,又想看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进来聊聊,欢迎提供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还有,参与有奖哟!点击这里进入调查页面《百家讲坛》杂志官网有奖读者问卷调查
 
【启事】本网面向全球网友征稿,内容文史哲为主,兼顾其他,欢迎投稿,百家争鸣,具体要求详见百家讲坛网征稿启事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