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围观中国>>正文内容
学者屡爆粗口究竟谁的错?教授素质被指远不如前 >> 阅读

学者屡爆粗口究竟谁的错?教授素质被指远不如前

作者:周怀宗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0日 点击数: ( 字体: )

 
  近日,北大教授孔庆东在网上大爆粗口,用三个“你妈的”回应想采访他的记者,结果引来一片争议。作为一位知名学者、知识分子,为何会爆粗口?是不文明,还是真性情?
 
  实际上,学者、教授乃至知名的主持人等在网络上爆粗口已不是个案,孔庆东本人也非首次,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
 
  有人认为,中国文化一向讲究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从修身开始,不过另外也有人认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古往今来,骂暴君、骂奸臣、骂小人的故事也多不胜举,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修养呢?对此,中南财经学院教授乔新生说:“温良恭俭让是美好的品德,但是批判精神同样也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当然这种批判也要注意批判的方式,至少不要引起坏的效仿。”
 
  【修身是诸德之本】
 
  传统的中国社会,个人修养的训练被列为知识分子首要的功课,《中庸》中说“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然而,儒家的修身,正如孟子说的,是要养浩然正气,并非一味地“温良恭俭让”,乔新生说:“人们常说‘以德报怨’,其实孔子的原话是‘以直报怨’。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为人处世,确实要求有优良的道德操守,然而同时也要有批判精神,孔孟也有小人之论,与人交往,应该温文尔雅,所以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过在另一方面,当遇到社会丑恶现象的时候,也需要勇于批评,甚至与之斗争,所谓‘当仁不让’。唐朝的韩愈说‘诛奸谀于既死’,面对丑恶,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当然,批判需要方式,乔新生说:“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知识分子中都有很多以尖锐批判闻名的,比如鲁迅、陈独秀。但这种批判应该是有技巧的,也应该是真的指向丑恶现象的,而不是随意的,粗俗的。”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