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经典阅读>>正文内容
赵括到底替谁背了黑锅? >> 阅读

赵括到底替谁背了黑锅?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编辑老师:

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给我回信提出宝贵意见,但您的意见看后让人想法颇多,仅提几点供您参考一二。
 
一、关于文风的活泼。
 
贵刊始出一改文史的愁苦面相,让人爱看爱读,原以为必成一面文化旗帜,可与《读书》、《文史知识》、《寻根》一类杂志并驾,但久而久之文风活泼依然,核心内容却出现了明显萎缩,某些文章都变成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娱乐版,读者从中汲取的营养越来越少。在此,我比较推崇蔡东藩先生的演义笔法,既在忠于史实情况下改写平实,让人愿意亲近,又加上一些灵妙按语,则读者眼界为之一开,顿觉读书妙义在于透过花哨的现象看到本质,从背景到过程到内在机理,到人物作用事件意义的评价等方面将史读通读顺,更会将这些东西要求儿子看了孙子再看。
 
二、关于史料的选用。
 
读史,往往碰到史料残缺,对事对人无法理解连贯,这时一要从文化背景中寻找支持,一要发挥想象,将此残缺补足,并能合乎人情事理才行,因此必须要向内在下功夫,尤其早期历史更是如此。如长平一战,《战国策》、《史记》、《汉书》都有记载,可赵王为何对久经考验的廉颇失去信任?白起将赵降卒“诈而坑亡”,如何诈?如何坑?竟让数十万人毫不生疑,乖乖就范?书中没有——这些都要我们发挥想象,合理补充细节,才能将这段历史读通读顺,而不是中学学过一遍,今天又来一作文改写,弄成狂想版,依然让人存疑。
 
三、关于观点的阐发。
 
读史,不光让人重温过去,更要让人明理,尤其是要表述作者看法时,其内在的逻辑务必要严密无懈,《赵括:替廉颇背黑锅的战国名将》一文,光看题目就知道是篇翻案文章,挑战几千年的传统,可题目再怎么吸引人,都难掩其行文中的逻辑缺陷:秦以防守著名,赵以野战和大兵力远程投送为能,只要趁其立足未稳来几场短促突击,只用野战就能解决问题,这从根本上就是本本主义,玩弄文字游戏:秦国防守好,那它的进攻和野战就一定很差?就不许人家防守好,同时进攻还更好?!赵国能野战,防守就非吃亏不可?打野战就必胜?!立足未稳,固然对袭击有利,可谁听说过几十万大军被几个短促突击打垮过——有兴趣可看看克劳塞维茨或林彪讲战术的文章!再说不同地形地势对作战双方的作战效能影响巨大,可北风之踪?(乔言?)刻意回避这些,将立论的基础设在此虚浮的假设之上,甚至故意漠视双方早期数次交战,赵派人突袭秦之斥候(巡逻队)结果多次完败,那次秦军主力又岂能绝对胜利?!而且廉颇驻扎长平日久,未尝有失,何说其一定惨败身死,不过赵括替其背了黑锅?因此这种文章看过只能让人发笑,但当时苦于无法对廉颇有效阻击秦军却被赵括换下的内在原因及坑杀细节的合理填补,一直没有发文反驳,但到今天各种细节已经充实、连贯,就不该再让这种文章继续流害读者。
 
四、关于读者的反应。
 
我们读史写史,无非如冯友兰先生,照着说和接着说,当大家都将古人故事改头换面改写戏说之后,人人皆可如此,杂志就再无特色,唯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有所谓文化高地!从前杂志新出,不少老师都让学生留作述事说理的范文,让学生多读多买,现在的老师已经很少将其中说理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久而久之,中学生和部分大学生读者将会流失,这种种情形在读者调查表中恐难反应!                                       
 
林宁 敬上
 
2009.11.17
 
 
 
 
 
林宁:
 
您好!看了您的建议,我们很感动,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百家讲坛》杂志是分为红版和蓝版两种,您看到的可能是蓝版吧,因为蓝版的风格更为活泼一点,要求文章生动有趣,这样一来可能对文章思想性方面重视的不够,谢谢您的及时提醒,我们会在以后改正。下面,我们也简单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吧。
 
对于我们杂志,不同的栏目,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拿蓝版来说,比如“新史悦读”这个栏目,就主要注重文章写法的新颖和文风的活泼,对思想深度方面重视的不够,这一点我们以后会注意一下。“品点趣谈”、“探轶拾遗”、“古今思辨”、“言说专栏”这几个栏目,我们则是在努力保持其思想深度的,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视角独特,见解新颖,对人们有所启发的。我不知道您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娱乐版”是不是指“品点趣谈”这个栏目的文章,这个栏目确实比较注重文章的现实感,但现实感不能于恶搞,我们也很反对调侃、恶搞式的文章。不止这一个栏目,其他的栏目也都是如此,调侃、恶搞式的文章跟我们杂志的风格不符,我们是不会采用的。我们想要的,只是把枯燥的历史写得生动一点,时尚一点而已。另外,“品点趣谈”这个栏目还多少有点“以史为鉴”的味道,不知您是否注意,我们不单单是在趣谈历史,还想对今人有所启发。
 
您说的“文章核心内容萎缩”,可能是因为有些文章的内容重复,给您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我们的杂志从开始到现在,内容相似的文章确实很多,但我们力求每篇都有新意。有的文章所写事情是一样的,但视角不同,观点也不尽相同。如果是内容、观点等方面均重复的文章,我们也是尽量避免的。
 
另外,我想说说我对历史的一点看法。您说要发挥合理想象与补充,这一点很对,但是想象必须是在有史料支撑的基础上,是对史料作出的合理延伸,而不是歪曲史料的强加联想。
 
您觉得有些文章的观点很荒谬,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可能大家的观点都一样,这是正常的。现在学术界有一种现象,某人发表了一种观点后,立刻会招来很多方面的反驳,但人家的观点仍然是发表了的。我们的态度也是如此,观点没有对错,言之成理即可。如果您有不同意见,非常欢迎您来稿反驳,但您不能不让别人发表意见啊,是吧?
 
关于您的文章,您分析得确实很仔细,我们会再仔细审读一下,请静候佳音。
 
就写这么多吧,有些话不太中听,得罪之处,还望谅解。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们会仔细研究并加以改正,也希望您能继续关注我们的杂志。
 
祝一切都好!迟复为歉。
 
《百家讲坛》(蓝版)编辑部
编辑   孙琼歌
 
2009-11-20
 
 
 

作者:林 宁 孙琼歌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