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到底发生了什么? >> 阅读

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者:凤凰自由谈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导语:24年前切尔诺贝利的烟云曾让全世界“揪紧了心”。2011年3月12日下午,在轰然爆炸中破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厂房,又一次震撼了东亚地区的公众,这是否又是一次切尔诺贝利式的事故呢?
 
 
日本福岛核电站为何爆炸,是核燃料爆炸么?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关注的问题,在强大的核能面前,人们始终存有敬畏之心。日本当局却表示,爆炸是氢气爆炸,而非反应堆爆炸;从爆炸后的辐射量监测结果显示,核反应堆的安全壳损坏程度不大,中央控制室也没有遭到破坏。这种说法令人无法相信,是不是在隐瞒事实?是不是在推委搪塞?东亚各国公众无不焦虑。
 
为什么核反应堆停止工作了还会产生重大事故?
 
这次日本核事故是在一连串灾害的打击下引发的。核反应堆的一个特点是在停堆后仍需要对堆芯进行冷却,因为核燃料有自衰变余热,虽然比人控裂变产生的热量小的多,但是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冷却,也会使得堆芯达到上千度的温度,导致核燃料棒融化,然后是烧穿外层保护的钢壳、混凝土结构等,造成核泄漏。
 
而在反应堆停堆的情况下,余热冷却系统的泵所需的电力就需要从外部输入。一般情况会准备多路外电网输入,同时每台机组一般有2台应急柴油发电机供电,而且同一电厂内的其他机组的应急柴油发电机也可以互相备用。
 
但在这次强烈地震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外电网全部瘫痪了,自身的应急柴油发电机在运行一小时后,也因为海啸的袭击而全部丧失,这就导致失去所有外部电源供应,堆芯失去强迫冷却手段。
 
核反应堆里的氢气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祸不单行,核燃料棒的包壳中有一种叫锆的金属元素。用核动力发电,每一百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一年就要消耗掉20到25吨金属锆。它具有低的热中子吸收截面,作为核燃料包壳和结构材料,它处在核反应堆核能裂变反应、核能转换成热能的释发部位,又是防止反应堆放射性裂变产物向外逸出的首道屏障。
 
但问题是,锆在高温下,会与水蒸汽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锆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于是产生了大量的氢气,同时伴随着放热。这种反应通常会发生在压水堆丧失冷却事故的后期阶段,核燃料元件棒束未被冷却液浸没而处于裸露状态,就产生了锆水反应。但反应堆都会设计和安装排氢系统,以避免爆炸的产生。
 
日本反应堆的排氢系统已经没有能源供应或已经在地震中损毁,所以没有正常工作,于是最终引发了这场悲剧。当然,也有些观点认为是核电站汽轮机氢冷系统(大型电机空冷或水冷都不能满足需求,只能用氢冷)泄露。不过那些氢气的量较少,且远离核反应堆,对此说我们暂且存疑。
 
发生爆炸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在地震后,日本有关方面12日努力恢复电源并派出了自卫队的核生化武器应对部队,向反应堆内输送了大量的冷却水。特别是当地时间15时20分,为加快冷却效果,日本政府下令自卫队再加大投入,从附近各地水源地取水输送到核电站现场。
 
但据凤凰嘉宾叶千荣的报告,正是往反应堆内加注冷却水的时候,在当地时间16时53分左右,突然发生了爆炸。很可能就正是输送大量冷却水的行为,导致了锆水反应的产生。日本在抢救时没有料到核燃料元件棒束已经处于裸露状态,输送大量冷却水产生了氢气,引发了爆炸。剧烈的混合可燃气体爆炸,炸开了核电站反应堆厂房。
 
爆炸发生前,排出热回路中被烁热的堆芯加热得超压的水蒸汽(其实已经注入超量的冷却水),以防耐压壳顶不住爆炸。虽然这么操作会让一些放射性物质进入外界,但至少能够避免大规模的核泄漏。福岛核电站周边一定时期内骤升的辐射量,应该就是产生于这些被释放的气体。但没想到氢气与空气的混合可燃气体炸了。
 
既然福岛核电站已经爆炸,那么会造成多大程度的核泄漏?会重演切尔诺贝利么?要了解这一点,需要探究不同核电站的结构。
 
切尔诺贝利——没有安全壳的古董级反应堆酿成悲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这样的一系列过程,首先是操作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切断了反应堆保护系统;反应堆长期强行在低功率下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然后突然功率失控几秒钟内上升了几百倍;燃料包壳因过热而爆裂;导致蒸汽爆炸和压力管全部断裂;结果引起锆水反应和石墨燃烧。
 
切尔诺贝利的核反应堆作为最老式的核反应堆,没有设置坚固的安全壳,因而强放射性物质立刻扩散到环境和大气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大悲剧的来源是——他是苏联极为老旧的石墨堆叠式反应堆,既没有内层的压力安全钢壳,更没有外层的厚重的混凝土安全壳。一发生爆炸,不但核燃料立即泄露,而且石墨粉尘在火光中扶摇直上九云霄,污染了大半个欧洲。
 
三里岛核事故——核物质都闷在现代核反应堆的安全壳里
 
美国三里岛核电厂二号堆于1979年3月28日发生的堆芯失水而熔化和放射性物质外逸的事故。这次事故是由于工人检修后未将冷却系统的一个阀门打开,致使二回路的水断流,当堆内温度和压力在此情况下升高后,反应堆就自动停堆,同时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自动投入。
 
但操作人员却判断错误,反而关闭了应急冷却系统。这一系列的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误与设备上的故障交织在一起,使一次小的故障急剧扩大,造成严重事故。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但有60%的铀棒受到损坏,反应堆最终瘫痪。
 
但在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设施都自动投入,同时由于反应堆有几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等),因而无一伤亡,在事故现场,只有3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照射。泄露的少量蒸汽,也不会对环境和周边居民造成实质影响。虽然三里岛事故早于切尔诺贝利,但三里岛的反应堆比切尔诺贝利先进得多,也正是目前普遍应用的压水堆。
 
日本当局加派自卫队核生化应急处理部队到现场,并将核电站的疏散距离从10公里扩大到20公里。倒塌破损的核电站反应堆厂房,震撼了东亚地区的公众,这是否又是一次切尔诺贝利呢?它会造成东亚的核事故危机么?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