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蚍蜉撼树:美国为何陷入了越战泥潭? >> 阅读

蚍蜉撼树:美国为何陷入了越战泥潭?

作者:胡海波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导读】战报传到华盛顿,林登·约翰逊的“爱国本能”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在白宫迈着大步一面来回走,一面咆哮着说,决不让他们杀害我们在那里的小伙子们,这帮胆大包天的“越共”简直是对着美国国旗开火……
 
 
 
越战中的战争场面(资料图)
 
在“鹰派”推动下,心有不甘的约翰逊开始“逐步升级”越南战争。城市游击队神出鬼没,西贡美国军官宿舍大楼被一卡车的炸药送上了天。风雨飘摇、变幻不定的南越军政府让约翰逊大为头疼,在不听招呼的独裁者阮庆被赶走后,不争气的西贡政府似乎初步满足了约翰逊的“最低限度标准”。美国空军越过17度线,开始执行大规模轰炸北越的“滚雷行动”,从而导致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意义最为严重的一次升级。F-105“雷公”式战斗轰炸机频频被弱小的北越空军击落,清化桥和杜梅桥在轰炸中始终屹立不倒,让称霸世界的美国航空兵颜面尽失。
 
决定性的时刻美国在南越的“特种战争”接连受挫,已走入穷途末路,令端坐白宫的约翰逊好不闹心。他感到必须采取新的战略,来挽救这一颓势。此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战略学者赫尔曼·康恩提出了“逐步升级”战略。
 
所谓“逐步升级”战略,用赫尔曼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赌决心”、“赌冒险”的竞赛,谁先觉得已经“吃够苦头”或“受不了这样的风险”,谁就会后退。只要“审慎执行”,就不至于触发核大战,因为苏联不会“为盟国而自己招惹必然的毁灭”。
 
显而易见,在现代情况下,轻率地游走在战争边缘是一种很危险的游戏。但是,赫尔曼认为:“就任何一个核国家认真对待任何处于初级状态的冲突而言——或者就它装作要认真对待而言——也就势必要面对进入这个“逐步升级”的阶梯的各种后果。不过,“逐步升级”的战略如果审慎执行的话,实际上可以减少疯狂的痉挛性的核毁灭的危险。”
 
“越南的情况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赫尔曼说,“我们在越南的对手在战争的一个方面,即游击战和颠覆方面,十分得心应手。而美国则在海空军方面拥有莫大的优势。此外,在核力量方面也有莫大的优势。在北越人的后面,是拥有核武装力量的俄国人和拥有较大而臃肿的陆军的中国人。但是,它们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北越和它的盟国愿意参加进来反对美国到什么程度,则仍然不确定。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美国一直试图利用它的有利方面来对付对方的特长,以审慎的方式逐步扩大战争,同时始终努力表明它打算遵守某些限制——如果不进一步受到招惹的话。在越南,美国显然正在实行把战争的逐步升级推进到新的规模。这反映了它对于在一个政治挑战和核危险世界中,合理、克制而坚决地运用有限力量一事有了新的了解。”
 
赫尔曼一口气提出了44种“逐步升级”的阶梯,他解释说:“战争逐步升级是一个‘赌决心的竞争’,而衡量决心的,常常是为了追求某些目标愿意付出代价的程度。一方或另一方可能仅仅因为它觉得已经吃够了苦头而决定降级。一心一意的、态度坚决的军事领袖们,有时很难接受这种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最后15分钟’理论(这种理论说,能够多坚持15分钟的一方将取得胜利),现在仍旧流行得很广泛。”
 
“逐步升级也被称为‘赌风险的竞争’。这一方或那一方可能会决定,它不愿再忍受这些风险了。在核时代,这可能是逐步降级的最大因素。”赫尔曼说,“……如果双方知道了从这些冲突中得到的好处抵不上危险和其他代价,他们大概在挑起或加深这种冲突时会要小心些……”
 
赫尔曼把“逐步升级”战略吹嘘得天花乱坠,终于打动了约翰逊,决定拿“逐步升级”战略去南越试试水。
 
众所周知,在美国宪政框架下,副总统几乎纯粹是个摆设,比白宫中那些华而不实的花瓶强不了多少,惟一的希望就是等总统死了扶正,这种机会当然是少而又少,但约翰逊却成了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入主白宫之后,越南问题原本不是约翰逊最关心的问题——他声称自己只有一个信念,即实现自己“伟大社会”的抱负,使人民衣食丰足,使人民受到教育。后来约翰逊曾回忆说“如果我陷入那场狗娘养的战争,那么我的‘伟大社会’就算完蛋了”。而且,他也开始履行自己的诺言,敦促国会通过了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权法案和反贫困立法,使他声名大振,在国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接下来,踌躇满志的约翰逊决心要在总统大选中证明自己。
 
然而,越南问题却变成了约翰逊的一个如影随行的幽灵,在大选之前被炒得沸沸扬扬,如果约翰逊在越南做的太少,保守派就会指责他任由南越沦落于共产党之手,从而背叛了肯尼迪时期制定的“坚定的冷战领导人政策”。如果他在越南战争中做的太多,自由派将指责他违背了肯尼迪时期“在这一地区承担有限义务的政策”,从而将美国拖入了危险的没有止境的东南亚冲突之中。也就是说,无论他怎么做,都只能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恰在这时,“东京湾事件”发生了。这对约翰逊来说简直是一个天赐良机。虽然,对于1964年8月4日那天的第二次袭击事件,约翰逊总统私下里也向助手表示过怀疑:“真见鬼,难道那帮笨蛋海军只是在射击鲸鱼?”但是这种疑虑只是一闪而过,大选的需要压倒了一切。他虽然心知肚明,仍执意通过了臭名昭著的“东京湾决议”案。
 
在1964年11月总统大选之间的四个月(即8月),约翰逊以所谓的“攻击美舰”为借口而猛烈地回击了越南北方,但随后的报复性打击也只限于一次空袭行动。这样,他在选民心目中树立了既是三军总司令,又是“和平之人”的政治威信。面对约翰逊这种近乎完美的政治伎俩,竞争对手巴里·戈德华特恐怕不可能拥有获胜的机会了。
 
根据民意测验的结果,有85%的民众赞同对北越的轰炸行动。约翰逊在民众中的个人声望也如日中天。他已经证明,他愿意勇敢地抵抗共产党阵营的进攻,而且采取了适当的行动,可以批评他的对手戈德华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战争贩子了。
 
不过,东京湾轰炸后,约翰逊并没有立刻下决心升级战争。这是因为,在是否应当尽早对北越进行持续的大规模轰炸的问题上,他的班子中出现了两种对立意见。
 
8月上旬,太平洋美军总司令尤利塞斯·夏普新官上任,马上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鼓动保持东京湾轰炸所创造的“势头”,他认为,对北越的压力一旦施加就不能放松,否则将前功尽弃。对于总统和他的文职班子们在轰炸问题上的优柔寡断,参谋长联席会议早已等得不耐烦了,此时借机向总统要求以持续的大规模轰炸打击北越。二战中曾策划对日大轰炸的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叫嚷,美国的战略应该是将北越“炸回到石器时代”。同参谋长们站在一起的还有刚刚调任远东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的威廉·邦迪等人,他们更是一个劲地鼓吹早日对北越的军事目标和胡志明小道进行战略轰炸。
 
此前,作为久经战阵的老牌军人,泰勒在越南问题上一向以“鹰派”自居,调任驻西贡大使后,却表现出少有的谨慎,不赞成仓促发动持续轰炸。8月18日,他向华盛顿发电强调:“在对我们盟友的素质有较好的感觉以前,我们应当谨慎行事,以免陷得过深。……如果我们在南越的某地不牢靠,如果阮庆的军队到处被越共叛乱分子搞得动弹不得,那么我们就不应在军事上卷入同北越、甚至可能同红色中国的冲突。”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