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唐朝战俘著作《经行记》:中国人第一次记录欧洲 >> 阅读

唐朝战俘著作《经行记》:中国人第一次记录欧洲

作者:马 帅 来源:《看世界》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点击数: ( 字体: )

 
  他对阿拉伯人信仰的伊斯兰教记载道:“一日五时礼天……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为众说法,曰:‘人生甚难,天道不易,奸非劫窃,细行谩言。安己危人,欺贫虐贱,有一于此,罪莫大焉。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升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
 
  “其大食法者,以弟子亲戚而作判典,纵有微过,不至相累。不食猪狗驴马等肉,不拜国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真主安拉)而已。”生动地描写了伊斯兰教的文化,而“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无问贵贱”,更是真实地描述了阿拉伯世界的标志性风情。
 
  阿拉伯的繁荣经济也给杜环流下了深刻印象:“郛郭之内,里闬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秀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琉璃器皿,瑜石瓶钵,盖不可数算。梗米白面不异中华。”
 
  杜环的这些记叙,已经脱离了传闻,完全是他亲自所见的事情,完全没有虚幻的成分。值得指出的是,史籍所记载大食使者来唐有36次,唐朝却没有使者到过大食。真正身历这个大国,并且留下记载的唐人,恐怕就只有杜环这个怛罗斯之战的俘虏了。
 
  更西的西方
 
  杜环的足迹所到之处,已经跟“拂菻”接近了,这些地方的文化中,或多或少也沾染了拂菻的文化气息。而且当时大食和拂菻也征战连年,在大食也一定会有拂菻战俘,而且更有可能和杜环有所接触。这个拂菻,就是和大唐、大食同样雄伟的帝国——东罗马。
 
  杜环的《经行记》里的拂菻国“亦曰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干饼……其俗每七日一假,不买卖,不出纳,唯饮酒谑浪终日。”如实记载了东罗马人肤色白里透红,男人穿单色衣服,妇女爱好服饰,喜欢喝酒,吃面包,每七天有一天休息娱乐的实际情况。
 
  杜环的经历说明,人们只有互相接近,才能了解彼此。可惜他身不由己,未能继续向西到达欧洲,留下了和张骞、甘英一样的遗憾。
 
  《经行记》翔实地记载了拔汗那国、康国、师子国、波斯国、碎叶、石国、大食等国的地理环境、山川河流、土产风物、生活风俗、宗教、节日娱乐等诸方面的情况,为我们研究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如杜环曾随高仙芝转战西域各地,对西域各地的相关情况了如指掌。如碎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唐朝曾在此设立碎叶镇,为安西四镇之一。据杜环记载,天宝七年(748年)碎叶城屡遭战火摧毁,邑居零落,但在原来交河公主的居止之处所建大云寺犹存,清楚地反映了唐朝对碎叶的管辖和经营。
 
  《经行记》是中国记载伊斯兰教的最早汉文典籍,杜环也成为第一位准确理解伊斯兰教的中国人。杜环被俘期间正是伊斯兰教“率土禀化,从之如流”的兴盛和繁荣时期,他客观准确地记录了伊斯兰教的信仰、礼拜、斋戒以及行为规范、饮食、衣饰、禁忌等教义、教法。杜环还记载了袄教、基督教、佛教的情况,这对研究世界宗教的演变发展和传播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如《经行记》记载了唐朝被俘士兵中有不少身怀绝技的金银匠、画匠、绫绢织工、造纸匠等,他们将中国先进的科技成就,特别是造纸术带到当地,并在撒马尔罕开办第一个造纸作坊,之后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平滑柔和、适于书写的中国纸张很快取代了此前广泛使用的埃及纸草、羊皮、树皮等书写载体,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历史学家白寿彝曾经把《经行记》对于伊斯兰教的记叙与中国造纸术的西行并列为怛逻斯之战的“两种影响”,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与唐王朝间文化交流的成果,成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的珍贵史料。
 
  遗憾的是,杜环的经历在那个年代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经行记》的散佚便说明了这一点,随后漫长的农耕历史里,人们对于远西,基本上依然只有一些志怪传说,而其来源仍无外乎半路传闻,姑妄听之。如北宋《太平御览》中“拂菻海中有岛,岛西北有坑,盘坳深千余尺。以肉投之,鸟衔宝出,大者重五斤。”这样的故事,在《天方夜谭》中水手辛巴达所讲的故事、塞浦路斯地方主教厄皮法尼乌斯的书中都有类似的记载。
 
  而段成式的笔记《酉阳杂俎》中也记录了孤女为后母所苦,得仙人相助,脚穿黄金鞋赴会,终得国王迎娶的故事,无疑和欧洲童话《灰姑娘》有着某种奇特的联系。
 
  ……
 
  杜环当时是带着敌对情绪进入阿拉伯的,在阿拉伯整整度过十年的战俘生活,他被放回国后,不但对阿拉伯和伊斯兰教没有反感,反而写出了这部赞扬阿拉伯,赞扬伊斯兰教的著作《经行记》。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夏天,杜环结束了其游历生涯。杜环最后返航的地方是埃塞俄比亚的马萨瓦港,他从那里回到波斯湾后,终于搭上了大唐的商船,随商船在广州登岸,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中国。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