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的地缘政治隐忧 >> 阅读

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的地缘政治隐忧

作者:张敬伟 来源:《南洋商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点击数: ( 字体: )
 
  南中国海问题,不怕区域内的主权诉求国发生争执、争吵,甚至海上的舰船对峙。毕竟,这是当事者双方或多方正常的博弈,是常态化的利益诉求。因此,无论中越中菲在海上如何排兵布阵,不管政府外交如何强硬宣示,还有各国民间情绪怎样激烈,但政府间终究还有克制底线,不至于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事实证明,中越之前启动联合海上巡逻,菲律宾外长访华,已经预示着这一轮的中越中菲南中国海主权冲突进入了理性常态阶段。
 
  可是,南中国海主权争议的当事方冷静下来,美日等外部势力却不甘寂寞,借机进来。如果说之前的美菲联合军演,还只是小烈度的对华威慑,美日澳联合军演,则难免让中国感到不安。开始于2007年的美日澳联合军演,之前仅在本九州西部海域以及冲绳近海海域举行过联合军演,越界来到南中国海军演,不仅打破了南中国海海域的均势,也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均势。
 
  显然,美日澳是以军演的方式,将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这一武力示威行动使南中国海地区面临着擦枪走火的风险:一方面,美日澳是以实际行动向越菲等东南亚(亚细安)国家证明,美国是其靠山,旨在刺激和怂恿越南和菲律宾和中国发生直面冲突;另一方面,是在向中国的核心国益发出挑战,蚕食中国的海洋领土(中国认为),压缩中国远洋战略的空间。因此,所谓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不啻于将南中国海地区变成随时引爆的火药桶。
 
  除了军事上的行动,美日两国还加大了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的外交磋商。7月6日,美日两国政府就东南亚(亚细安)国家地区论坛(ARF)部长会议上的南中国海问题密切配合达成一致,即以南中国海航行安全为借口,对中国在南中国海增强军事影响力表示关切;联合东南亚(亚细安)国家,就南中国海问题强化国际讨论机制。这种国际化机制,看上去似乎具有多边理性,可是一旦成形,将会造成美日和东南亚(亚细安)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中国的战略失衡局面。更为危险的是,这种国际化机制,可以使美国利用南中国海东海岛链围堵中国的战略合法化。这是美国在过去60年动用政治、军事、外交等一切手段都没有达到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华访问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强调美国从来不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围堵。但是南中国海区域的复杂博弈,让中国不得不感到这是赤裸裸的威慑与围堵。正如美日认为中国对该区域的领土诉求侵害了美日的航海安全一样。这无关是非,而攸关立场和利益。
 
  站在中国的立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美日的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对中国的遏制和围堵企图,比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压制还要凶险。和俄罗斯的地缘情势不同的是,无论北约如何向东扩张,俄罗斯还有独联体的战略缓冲。而作为大陆国家的中国,从南中国海到东海,到处都是美国的战略布点,除非中国蹩居于大陆上,中国海洋上的出路几乎全部为美日所堵住。
 
  事实却是,中国既是全球贸易强国,又是能源消费大国。中国所需能源,大多是走海洋通道,尤其是来自中东的石油,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因此,无论东海和南中国海,中国不仅仅是领土问题,还是攸关能源安全的大问题。事实证明,中国作为传统的大陆国家,海洋军力属于防御性,中国从来就不可能妨碍美国和日本等海洋强国在这一区域的航行安全。相反,基于贸易和能源安全的考量,中国在家门口的航行安全问题却得不到保障。
 
  尽管美日澳包括一些东南亚(亚细安)国家,似乎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好像中国处于守势。但是,以现在中国的国势,以及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上影响力,将中国压缩在大陆上不仅不符合美日利益,也有违东南亚(亚细安)国家利益。毕竟,中国成为海洋国家,并非军事力量的扩张,而是基于全球贸易和能源安全的需要。美日东南亚(亚细安)国家,皆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没有海洋上能源安全通道支撑,缺乏畅通的海上贸易通道,将会导致中国引擎全球经济的发达哑火,美、日、东南亚(亚细安)国家经济也会受到波及。
 
  近500年来的大国崛起史表明,新兴大国的崛起进程是无法遏止的。美日须明白,是重复以往老帝国的错误,用两败俱伤的战争去螳臂挡车,还是追求和中国的和谐共赢?若美日在南中国海和东海持续压缩中国的海洋空间,中国也只有用军事现代化来对抗迫在眉睫的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最不希望中美对抗的是东南亚(亚细安)国家。在美日制造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的危险动作中,东南亚(亚细安)国家应该作出聪明理性的选择。这就是南中国海多维博弈的现实,外交从来都不是理想主义的,而无论美日、中国还是东南亚(亚细安)国家,都应多些现实主义的外交思维。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