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日本“皇军”创始者:日本侵华就像人饿了要吃饭 >> 阅读

日本“皇军”创始者:日本侵华就像人饿了要吃饭

作者:凤凰大视野 来源:凤凰网历史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1日 点击数: ( 字体: )

 
解说:美国在11月26日向日本递交的备忘录中,再次要求日本执行无条件从中国和法属印支撤军,否认伪满洲国和汪精卫政权,放弃在华特权和三国同盟等要求。
 
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对战争做了最后的部署,按照即定计划向美国开战。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南方军和联合舰队按计划展开了全面的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准备放弃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开始南下时,在日本的苏联间谍理查德·佐尔格,9月份做出了日军不会对苏军发动进攻的判断,在他发往莫斯科的秘密报告中写到,关于苏联,日本的最高级人士认为,如果德国取胜,日本将能在远东坐收渔翁之利,因此日本没有必要攻打苏联,如果德国不能击溃苏联,日本应等待至明春,不管怎样,美国问题和南进问题远比北方问题重要,因为他获取情报的途径及超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被人们视作“谍中之王”。
 
佐尔格的判断对斯大林抽调远东军队支援西线战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苏军最高统帅部从东部转移了11个师的兵力,这一举动涉及25万人,那个原来日本人死盯着的青青的“柿子”,虽说还没有完全熟透,但已经开始发黄了。
 
可这时的日本大政方针已经转向南进,苏联解脱了,历史中的某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转折,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
 
太平洋战争打响后,疯狂的战车掉头沿中国大陆南下,这使得日军在华兵力更加紧张,各处驻军开始被陆续抽调南下作战。
 
中国东北一度剑拔弩张的中苏边境地区,慢慢松驰下来,尽管当时日军大本营下达的命令还是不放弃进攻苏联的意图,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让日军不得不采取了守势,整个边境要塞的后期工程也缩小了规模,陆续匆匆收场了。
 
在虎头要塞日军哨兵的望远镜里,江对岸的苏联境内一片箫条,伊曼市岸边面粉厂的烟筒不在喷吐浓烟,西伯利亚铁路一天仅通过一列火车,更引人注目的是,妇女取代了男人,在兵营四处走动的多是女兵。
 
双方谁也不想主动挑起事端,日军要塞士兵的生活因此变得规律和放松。
 
很快,他们中间也开始有人被调走南下了。
 
1940年,第一次组阁因受到军部压力而辞职的近卫文麿,为了回避指责儿子近卫文隆是受美国影响的自由主义者的批评,让文隆参加了陆军,被派遣到中国黑龙江哈尔滨附近的阿城,那里有一个重炮阵地。
 
文隆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里还没有一点春的感觉,早上只有零下十五度左右,国内这个时候应该是樱花开放的季节了吧,想起来我和樱花就没有什么缘分,最初从到美国开始算起,我就没有一次欣赏过樱花开放,我看上去仿佛步入了不祥的命运。
 
满洲军队的生活,与在美国的时光是无法相比的,日本同美国开战之前,文隆曾对妻子说过,如果美国动真的,日本就够呛了,但他无力左右自己的命运,如同他的父亲一样,文隆只能沿着那条已经感觉到不祥的命运之路走下去。
 
陈晓楠:当年日本统治者认为将满蒙占为己有,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担任过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山县有朋元帅,在1882年的时候就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他说对华兵备之急,犹如渴饮饥食,也就是说就像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一样,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
 
随着伪“满洲国”的旗帜在黑土地上飘扬,日本也开始动手实现多年开拓生存空间的梦想。
 
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明天请继续收看《帝国穴梦——侵华日军东北要塞探秘》的第八集“凋谢的樱花”。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