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选稿>>正文内容
鲁迅:不宽恕本性不改的恶势力 >> 阅读

鲁迅:不宽恕本性不改的恶势力

作者:魏如松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9日 点击数: ( 字体: )

 
学者陈漱渝主编的《一个都不宽恕》,1986年曾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初版,当时该书跻身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日前,《一个都不宽恕》一书又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再版。
 
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陈漱渝表示,论争的内容涵盖了20世纪早期鲁迅和复古派、现代评论派的论争,30年代左联内部的几次论争等等,论争人物涉及吴宓、章士钊、梁实秋、田汉、郭沫若、顾颉刚等,“而论战起因,既有不同文化营垒的分歧,又有由误会引发的私人纠葛等。”
 
翻看书页,我们依旧能闻到80多年前文坛浓郁的硝烟味,可以看到以鲁迅为旗帜的文化新军和明明暗暗论敌进行较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不宽恕那些本性不改的敌对势力
 
海南周刊:一个都不宽恕的书名是怎么得来的?
 
陈漱渝:书名取自鲁迅杂文《死》,写于鲁迅去世前44天。文中披露了鲁迅重病时拟定的七条遗嘱。
 
其中第七条是:“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补充道,“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海南周刊:我们该怎么理解所谓“不宽恕”?
 
陈漱渝:鲁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对中国现实的深刻洞察,总结出了一条重要的经验教训:“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这其实是老实人自讨苦吃。
 
鲁迅还举了一个例子:辛亥革命之后,绍兴都督王金发宽恕了杀害秋瑾女士的谋主章介眉,待二次革命失败,章介眉勾结袁世凯反把王金发枪斃了。这就叫“自家掘坑自家埋”。
 
海南周刊:鲁迅“一个都不宽恕”的对象是谁?
 
陈漱渝:鲁迅提倡“一个都不宽恕”,主要是针对压迫者在暂时失势时提倡的“恕道”,主要对象是那种本性不改的敌对势力。
 
在实际生活中鲁迅宽容了不少曾经伤害过他的青年,但他不宽容那种一方面贻害于人,一方面又骗以“宽恕”美名的伪善者。因为对这类人实行“恕道”,只能让他们赢得喘息时机,卷土重来。鲁迅的主张是“打落水狗”。
 
中国新文学开道的劈山巨斧
 
海南周刊:能谈谈论争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吗?
 
陈漱渝:鲁迅参与的论争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文学阵营跟守旧派的论争,二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主义跟自由主义的论争,三是左翼文艺阵营内部的论争。这些大多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论争。只有跟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政治上属敌对性质。
 
海南周刊:论争的起因有哪些?
 
陈漱渝:论争起因无法一言以蔽之。激流在奔腾时,如果遇到嶙峋巨石的阻遏,一定会卷起“千堆雪”般的浪花。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征程也是这样。恰如鲁迅所说:“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鲁迅的论争文字就是为中国新文学开道的劈山巨斧。
 
海南周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鲁迅在文艺战线经历的论争呢?
 
陈漱渝:首先,我们应该尽可能掌握论争的背景和全貌。
 
历史上的论争具有其不可改变的客观性,亦即“本相”,只有贴近“本相”之后才能见仁见智,进行评价。
 
其次,在我看来,鲁迅的目标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目标相一致,因而在总体上应该肯定,并予以高度评价。
 
当然,我们不能在细枝末节、只言片语上都以鲁迅的是非为是非,对于鲁迅批评过的人物也应全面评价其历史功过。比如鲁迅批评过梁实秋,梁实秋在散文创作和翻译上自有其贡献。鲁迅憎恶章士钊,但章士钊仍然功过并存。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