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成都金堂又发现一名“八百壮士”幸存者 >> 阅读

成都金堂又发现一名“八百壮士”幸存者

作者:杨方毅 来源:《成都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点击数: ( 字体: )

 
阅读提示:
 
  四行仓库保卫战之“八百壮士”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借口进行全面侵华,并于8 月13 日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扬言“3 天内攻占上海”。中国军民奋起反击,打响著名的“淞沪会战”。10 月26 日至11 月1 日,上海基本失陷之时,一支中国孤军据守苏州河西岸的“四行仓库”,浴血奋战四天四夜,多次击退日军。这就是淞沪会战中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参加这场保卫战的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
 
 
  他,参加淞沪会战,率敢死队突围
 
  他,当过俘虏,越狱找到新四军游击队
 
  他,现在务农,能唱日本歌会说简单日语
 
  他,以前叫杨根奎,现在叫杨耀辉,90岁!
 
  73年前,“八百壮士”威震神州,鼓舞了国人的抗战斗志;73年后人们普遍认为,“八百壮士”仅剩下一名幸存者,即家住重庆的杨养正(又名杨得余)。可就在昨天,又一位“壮士”在蛰伏数十年后意外浮出水面,他就在成都。
 
  他的抗战记忆
 
  A .部队番号、长官名字现在都还记得
 
  昨日下午,金堂县白果镇附近的红庙村七组。说起90岁的杨耀辉(当年曾名杨根奎),附近村民都知晓,“哦,他打过仗的哦。以前经常听他讲,跟看电影一样。”
 
  这位在农家蛰伏数十年的抗日老兵,前日与一位对抗战历史深有研究的人士接触,其曾经的辉煌被意外“发掘”出来。此人士激动异常,昨日在微博上“广而告之”,轰动业界。
 
  杨根奎跟小儿子杨祖志一家住在一起。说起自己当年的经历,老人思路清晰、口齿清楚,部队番号、连级以上长官的名字都如数家珍。杨根奎说,他只在军队里才用杨根奎这个名字。
 
  有三枚抗战章还能说简单日语
 
  作为自己曾是“八百壮士”的仅存证据,杨根奎小心翼翼拿出一个比火柴盒略大的小木盒,拨开上面精心制作的推拉盖子,拿出三枚陈旧的证章。
 
  最大的一枚为“抗战胜利章”(编号6716),配有精致的绶带,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颁发给他的;一枚正面有“荣军”字样,背面有“中训团军真蓉荣誉章军官证 No.191”;另有一枚小的,上有“24中队3909”字样,是其抗战胜利后回成都时的证章。杨根奎说,他还曾有一枚“800孤军营纪念章”,上面刻有谢晋元(“八百壮士”之首)的头像,在解放后上交给政府了。
 
  杨根奎能说简单的日语,用日语为成都晚报记者唱了一首《满洲姑娘》。“‘瓦达西’就是‘我’,‘久如角’就是‘才16岁’……”老人说,当年在日本的俘虏营听日本兵唱歌,他就学会了这首歌和一些简单的日语对话。
 
  回忆“八百壮士”实际是397
 
  杨根奎对记者回忆他是这样参军的:他家里三代都是铁匠,1936年初参军,后加入“中央军”第88师262旅524团1营2连,任上士班长。淞沪会战爆发后不久,全师抵达上海,他任第一排排长。10月26日,在时任副团长谢晋元的率领下,正式接管四行仓库阵地。
 
  “其实,我们进入四行仓库并没有800人,而是397人。声称800人是为了壮军威。”杨根奎说。说起打仗,他“连攻、排攻”满口军事术语,对付日军骑兵也有一整套:“要先打马,打中了马,人就翻下来了,人的目标太小……”
 
  他说,他在2005年看报纸知道重庆“八百壮士”杨养正,“要是有机会见一见这位老战友就好了。”
 
  B.他亲历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用机枪扫翻日军,率敢死队拼刺刀,额头受伤手臂折断
 
  “接到在四行仓库掩护的任务后,谢晋元给我们讲话。他说我们坚守四行仓库,死守住四行仓库,是牵制日军,掩护撤退,四行是我们的坟墓!”杨根奎清晰地回忆。
 
  史料记载,四行仓库是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当时坚守这里的“孤军营”第524团第1营曾打退了日军无数次疯狂的进攻。由于这里临近英租界,并有全上海的自来水机关,英方施压要求部队放弃坚守。
 
  杨根奎说,他曾亲自用机枪扫射进攻的日军,“两个人帮忙送子弹,一摞就是一片。”
 
  撤退时,日军封锁了苏州河上的石桥——新垃圾桥。杨根奎主动报名,带领40人的敢死队先行突围,“我带着两支手枪,四颗手榴弹,带人冲了出去。”在这次突围的白刃战中,杨根奎额头被刺刀刺了一条口子,伤疤至今犹存。另外,他的左臂也在这次战斗中折断。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