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探求贫困根由:胡耀邦提出开发西部战略构想 >> 阅读

探求贫困根由:胡耀邦提出开发西部战略构想

作者:郑 义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5日 点击数: ( 字体: )

  胡耀邦在考察中发现,要开辟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还要帮助山区人民学习掌握生产技术。“如人家怕鸡瘟、猪瘟,又没有办法;想种香蕉,又不懂怎么种;种柑橘的技术要求更高了。”他说,“我在四川当了两年半区党委书记,种了十几棵柑橘,每一棵都生虫子。柑橘不是人人都会种的。烧砖也不容易。所以,我主张搞那么一批人去帮助他们。我们把技术看复杂了,把能工巧匠的作用看简单了,有些人的猪、鸡就喂得好,有些人就喂不好。一种、二养、三采、四加工,这种产前产后的技术作用要重视,能工巧匠的作用非常重要。”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科学技术人员下农村、进山区,还要倡导和组织人才和技术的交流。
 
  西部建设和开发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交通。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国家投入大笔资金修了一些铁路,但西北、西南地域广阔,加之建设标准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要。胡耀邦在同当地干部讨论时认为:铁路建设的投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在今后有计划地修建铁路的同时,还要想一想水路、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西南地区,有长江水系,充分利用起来等于多少条铁路啊!再就是修公路,尤其是中距离的(3万~4万公里),大吨位的(一辆载重15~20吨),宽路面的(12~16米),很快便可以获得很大效益。他同当地干部算了账:这样的公路,一年运量可达二三百万吨(而黔桂铁路一年的运量也只搞到350万吨)。一公里公路的造价比铁路要便宜好几倍,可以动用民工干,增加就业人数,而且来得快,又可以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可以带动周围的老百姓富裕起来。因为老百姓的马车、推车、自行车等各种交通工具都可以利用公路,沿线广大地区的经济便可以活跃起来。
 
  这个主张,胡耀邦后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进一步作了阐述,并提出:西南的煤主要在贵州,可以考虑贵州到广西搞三条公路,到四川也搞三条公路,南面三条北面三条。或者先在南面、北面各搞一条。交通运输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活了,电也好办了,上别的也好办了,局面就会大改观。
 
风范长存:深入西部偏远地区调研的求实作风
 
  胡耀邦在主持中央工作的七八年间,多次到地方特别是西部老少边穷地区考察,深入基层,直接向基层干部和普通老百姓调查访问,具体指导。他认为,在中央的人深入实际的最好办法就是到基层跑一跑,多下去,多接触干部群众,多看、多听、多问。他把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作为做好领导工作的头等大事。因为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凡是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后制定的政策,总是成功有效的,而过去在决策上有错误,也就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不够。1983年他去青海、甘肃调查时曾对随行的人说:西汉长期屯田西北的大将赵充国有一句名言: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正是为要一见青海和大西北而来的,不然你坐在北京制定的政策、作出的指导,怎么能切合实际、正确可行呢?胡耀邦心中装着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息着的10多亿人民。他在主持中央工作的几年间,常常抓住一切机会到各地考察。全国的321个地区(州、市),除西藏5个、青海2个、云南3个外,他都走到了。全国2112个县,有1600多个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任中共中央主席和总书记的7年间,有6个春节是同基层人民群众一起过的。
 
  在几十年革命岁月中,胡耀邦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这在各地考察中也有生动的体现。他每次都是轻车简从,一般不坐轿车,而坐旅行车,以便在车上与随行人员、陪同干部交谈,探讨问题,深入思考。针对某些地方接待上级搞排场、讲铺张的不良现象,每次出发前,他都要随行秘书通知要去的地方:一、不准站岗放哨;二、不准请客送礼;三、所住招待所不管已住着什么人,都不准清理搬家;四、当地有什么车就坐什么车,不准到外地去调好车;五、只要当地党委几个干部去接一下,不要人多,更不准组织什么欢迎队伍。他对于那种夹道迎送、前呼后拥、警车开道、戒备森严以及游山玩水、大吃大喝,甚至带着妻儿老小同行的现象非常厌恶,不止一次地说:这是一种腐败现象,只会败坏党的形象。我们共产党人不能搞这种低级趣味,把自己同人民隔绝开来。
 
  正因为胡耀邦保持了艰苦朴素的本色,所以他能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地深入到县、镇和乡村去调查、去研究,直接走进农家去与群众促膝谈心,甚至打开农民家的饭橱、粮囤、衣柜了解真情。他不愿意听从当地干部的安排去早有准备的群众家访问,是因为他曾“上当受骗”过。有一次他去内蒙古调查,提出要去牧民家看看。在当地干部的安排下,他走进一个蒙古包,看到精致的陈设和异常整洁的布置感到十分惊奇,漂漂亮亮的青年男女主人接待他也是格外热情,可是一问生产、生活情况却支吾不清。他又进了一个蒙古包,也是如此。在仔细盘问之下,才知道这些蒙古包都是精心布置的,青年男女竟是当地歌舞团的演员。他十分恼火,当即向当地领导提出了严厉批评,并不止一次地以此为例告诫大家防止上当受骗。
 
  实地考察,注重实际,形成了胡耀邦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的一大特色。他把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处于执政党地位,要领导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搞建设,避免犯主观唯心主义、唯意志论的错误,克服各级干部官僚主义、讲空话的顽症,就要经常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他语重心长地劝勉各级干部:经常到基层去接触群众搞调查研究,你的心里才会装着人民,才会时刻想着人民;你才会经常听到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了解到最新鲜的情况和问题;你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取和集纳群众的智慧,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头脑,作出切实而正确的指导,真正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好事。他说,这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也是一种精神境界问题,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胡耀邦不辞辛劳到全国各地考察,率先提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构想,表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他说的“百闻不如一见”、“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和“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些朴素的话,不仅有着实践的真知和真理的内涵,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谛的深刻理解和躬行所在,不仅是执政党实行正确领导的“人间正道”,也是一个领导者永葆革命本色、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所在。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