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张学良晚年谈黑瞎子岛:跟俄国人打仗是自不量力 >> 阅读

张学良晚年谈黑瞎子岛:跟俄国人打仗是自不量力

作者:马毅达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点击数: ( 字体: )
 
 
“从张学良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来看,西安事变当然是排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张学良对国家命运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东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左双文教授告诉早报记者,“从这几个事情的影响来看,可能中东路事件的影响,比‘九一八’事件的还要大。”
 
  “我跟俄国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1990年春天,年迈的张学良在向唐德刚口述历史时回忆道。他说的那一仗,发生在1929年,东北军的溃败导致中国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被苏联军队占领,史称“中东路事件”。
 
  “从张学良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来看,西安事变当然是排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张学良对国家命运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东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左双文教授告诉早报记者,“从这几个事情的影响来看,可能中东路事件的影响,比‘九一八’事件的还要大。”
 
  中东路事件是“改旗易帜”后的张学良所经历的第一次惨痛失败。中国军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苏军阵亡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这也是中苏之间最大的一次军事冲突。
 
  在《困境中的突围——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中,左双文指出,中东路事件严重挫伤东北军的士气和形象,挑起了中俄一个重大的边界矛盾。
 
  渊源
 
  铁路被占成“报仇”良机
 
  那一年,张学良29岁。既是盘踞东北的一方枭雄,又成就了易帜大业,颇受各方瞩目,这个“封疆大吏”正雄心勃勃大展宏图。他后来在“口述”中回忆说,自己当时“很想施展一下子”。
 
  中东铁路成了张学良“施展”的由头。
 
  这道呈T形纵横交错的铁轨,本是沙俄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 也是日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对象。十月革命后, 苏俄虽同意将其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但在中东路问题上却言语模糊。
 
  年轻的“东北王”早想寻找一个“对俄国过去在满洲的不义行径报仇的机会”,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国内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声浪迭起,于是收回中东路权,成了张学良的首要目标。
 
  “当时蒋介石、张学良有一个错觉,认为日本的威胁不是很大,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有所缓和,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左双文解释说,这也是张学良选择苏联而不是同样屡犯东北的日本成为“开刀”对象的原因之一。
 
  更令张学良恼火的是,苏联对东北利益的控制占据优势,这是他最难容忍的一点。“深远一点的原因是,中东铁路共管的话,双方利益要均衡才能有合作,中国如果没有得到应得利益,肯定会不满。”左双文说,“在针对不满的解决方式上,张学良采取了强硬的态度。”
 
  1929年5月,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一群身穿制服的军人突然闯入,搜查建筑并带走了39名苏方人员及一批重要文件。原来在张学良的授意下,当时的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以反共为名,挑起了“反苏反共”活动。这也成为中东路事件的前奏。
 
  战火
 
  “张学良谨慎不足”
 
  在左双文看来,张学良对国际局势的把握不准,直接导致了中东路战事的爆发。“他当时比较年轻,才29岁,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把握不是太准。对当时日本形成的威胁也估计不足,对苏联实力的强弱也是如此,对自己过分自信。”左双文说,“张学良认为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在接班后,他又想做一些表现。张学良也想收回一些东北的权益,自己控制的势力越多,东北的经济就越强大。这里既有民族主义的因素,也有对东北局部利益的考虑。”
 
  7月10日,张学良强行接管中东路。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并出兵东北。
 
  “战争之所以打起来,事件的挑动者这是中方,是由于张学良。背后也有国民政府的怂恿,但真正的决策者还是张学良。”左双文认为,“对于蒋介石的命令,张学良可听可不听。张学良还是有自己实际的控制权力。”
 
  排除了所有“如果”,最后,中东路一仗还是开打了,而且以张学良的东北军惨败告终。归根到底,这个年轻的枭雄“没有采取谨慎的处理方式”,左双文说。
 
  后果
 
  挑起重大边界矛盾
 
  张学良不得不与苏联签订《伯力协定》,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之间夹角地带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被苏军占领。
 
  停战的11月26日,张学良派出的蔡运升和苏联商定: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铁路没有抢回来,苏军后撤到黑瞎子岛后,却驻下不走了。
 
  “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东北军的士气、形象都受到很大影响。实际上,中国的局势看来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南京政府建立了,中国也统一了,济南事件也解决了。如果这个时候,国民政府能谨慎处理内外问题,对异己力量不操之过急,潜心内部建设,稳扎稳打,外界也会逐渐尊重这个政府。”左双文说。
 
  左双文认为,中东路事件的真正影响是,“一个重大的边界矛盾就被挑起了”。另外,“东北军的不堪一击,在战争时所表现出的状态,暴露在日本面前,他们认为国民政府很软弱。这也导致日本的少壮派更有信心。”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