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观点交锋>>正文内容
楼兰美女保留3800年面容之下的血缘之谜 >> 阅读

楼兰美女保留3800年面容之下的血缘之谜

作者:南香红 来源:凤凰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8日 点击数: ( 字体: )

楼兰美女到过中外很多地方展览,她让人整整激动了20多年,在随后的又一轮对楼兰地区的考古发现中,人们才知道,实际上20年前的楼兰美女根本不算什么,楼兰地区的女尸基本都保存完好,而且都是美女,有的甚至美得让人不敢呼吸!
 
200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小河墓地(同属于楼兰地区)进行考古发掘。
 
罗布荒漠的一个无风的早晨,小河墓地。沙漠无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
 
一座船形棺木正在开启。紧绷在棺木上的牛皮断裂的声音沉闷而含着力量,像从幽深的海水里传出的某种震响。“那声音刺激人的神经,让人兴奋,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那是历史从3800年走来的脚步声。”曾在现场开启棺木的新疆考古所所长伊弟利斯说。
 
一个微笑从棺木中传上来,一个凝固而永恒的微笑。这个微笑生动而具有感染力,以至于让看到的人都在内心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这是一个年轻女人的脸。
 
这是一具年轻女性的木乃伊,头戴尖顶毡帽,微闭着双眼,楚楚动人的眼睫毛像一排幼松似的挺立着,上面蒙着一层细细的沙尘。
 
清晨的阳光再一次照在这个沉入黑暗3800年的年轻的脸上。[3]
 
“这是一个具有欧洲白种人特征的美人,她让人想70年前贝格曼向人们介绍的“神秘微笑公主”。
 
1934年瑞典人沃尔克.贝格曼向西方世界介绍他在中亚腹地的惊世发现——来自于中亚腹地的小河墓地的一位“神秘的微笑公主”。
 
“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
 
这具神圣端庄的“神秘的微笑公主”的表情让贝格曼无法忘怀,他动情地写道:“这位微笑公主已经傲视沙暴多少个春秋,聆听过多少次这死亡殿堂中回荡的风啸声!而又是在什么时候,她面对明亮、燃烧的太阳,永远合上了双眼?”[4]
 
作为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联合考察团的成员,贝格曼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沙漠里发现了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贝格曼把它命名为小河墓地。
 
但是微笑公主在惊世一现后,就又沦入沙漠。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它。小河的秘密远远没有揭开,70年过去了,当又一位“公主的”神秘微笑再次在古老工作者手下浮现时,小河__这个让世人牵挂猜度了半个多世纪的墓地终于开始揭开重重疑谜。
 
但是,一个疑谜揭开,意味着更大的疑谜的到来。
 
小河公主和楼兰美女是多么的相像,她们都戴着高高的尖顶毡帽,上面插着鸟类的翎羽;她们都用毛毡裹身,胸前以一根木制的别针别住;她们手边都拎着一个草编小篓,用来盛放食物。只不过相对于楼兰美女来说,小河公主过的是更加“文明”、“富裕”的生活,她有用牛皮裹着的棺木,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簇新的,而楼兰美女只能以草裹殓身,“衣服”上还打着补丁。
 
茫茫沙漠,突然出了这样的东西,让人错愕。两个楼兰文明,一个是3800年前,一个是汉晋时期的,两个文明、两种人相隔着1600年的大鸿沟,3800年前的楼兰文明,是以白种人为代表的,而后来的楼兰文明,则是白种和黄种的混杂。而后面的楼兰人是不是3800年前的楼兰人繁衍而来的,是一个几乎无法回答的问题。
 
英国人类学家基思发现,楼兰人具有显着的非蒙古人种特征。德国人类学家约尔特吉等更进一步确认,楼兰人具有明显的印欧人特征。中国人类学家韩信康认为,至少在青铜时期,具有原始形态类型的欧洲人种已分布在罗布泊地区。
 
这是迄今为止所知欧亚大陆上时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欧洲人种集群。
 
楼兰典型的蒙古人种则出现的较晚。大约在汉晋时期的墓葬中才有发现。
 
这就是说,远在三四千年前,罗布泊地区最早的居民是白种人。而又在历史的某个时期,他们悄然退出了他们生活的家园,不知去向何方。[5]
 
一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考证这个神秘民族的来龙去脉。他们是从什么地方,经过什么途径来到楼兰地区的?他们是谁,哪个民族?他们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楼兰美女不仅仅是因为美,她们保留3800年的面容之下的血缘之谜,才是最让人迷惑的。     
 
 
--------------------------------------------------------------------------------
[1] 本书作者曾多次采访穆顺英。2008年,穆顺英于上海辞世。
[2] 《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续)1990-1996》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P310《楼兰古墓地发掘简况》,穆顺英
[3] 本书作者多次采访产、小河墓地考古队队长、新疆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参见《2002年小河墓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2003.2,P8页
[4] 《新疆考古记》[瑞典]贝格曼著,王安洪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 P75页《5号墓地(奥尔得克的古墓群)》
[5] 《楼兰古尸发现及其研究》:穆顺英《新疆文物》,1992.3,P61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