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观点交锋>>正文内容
抑制人性的教材是失败的教育 >> 阅读

抑制人性的教材是失败的教育

作者:孟婆 来源:腾讯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6日 点击数: ( 字体: )
 
 
民国语文老教材遭到学生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追捧,孩子们拿着老教材看得傻笑,却把现行人教版新教材丢在一旁置之不理。这样的场景无疑是给了现行教材编著者一记耳光,同时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疑问:为什么老教材反而更受欢迎?
 
据说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意象优美,而且全书尊重孩子的意识,以孩子的角度在编写教材,这样用心编造的趣味教材,孩子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反过来看看现行的教材,虽然政治意味越来越淡,但教材中却只是一味的说教。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训导孩子们要如何如何,全都是莫名其妙的说教意味的课文,完全忽略了孩子们的尊严,更不用说正视孩子们的好奇心了。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小学教材,其实包括高中大学,我们的教材都是一副严肃死板的面孔,让学生们热爱不起来。
 
记得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课本里的题材不是歌功颂德,就是一味地宣扬“祖国妈妈好”,老师还要我们死记硬背,为了考卷上的高分,我们不得不耗费脑细胞去记下根本没用的东西。就拿作文来说吧,如果老师布置了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作业,孩子们就得绞尽脑汁,去编写子虚乌有的好爸爸形象。而事实上,也许有很多爸爸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爸爸,甚至还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明明没有父亲却也得煞有其事地瞎写一通。有一句通俗的话是这么说来着:作文作文,会作假的就是好文章。因此到了初中,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反而被同学们笑话为虚伪的人。
 
而语文课本中的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这类东西,更是流毒甚广。有时候一篇好的文章,让孩子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更重要。事实上,归纳大意总结思想这类东西究竟有多大作用呢?再说到数学课本,记得读书的时候解答一道数学题,必须得按照课本中提供的方法来解答。如果我们自己有更快捷简单的解题方式,老师会说,平时作业中可以用,但考试时不行,否则评分很低。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反正我们开动脑筋想到的方法老师不认可,谁还肯另辟蹊径?长此以往,还谈什么创造力跟想象力?
 
如果你翻看美国的中学生语文课本,你会发现他们的课文后面是启发小孩思考的问题。比如第一课是哥伦布的航海日志,他们给出的题目是:如果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但是实现航海这样的梦想,是需要资金的支持的,所以,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突出了本地的资源可以挖掘。如果你要给支持你的资助者写信,你会怎么写?怎么说服你的资助者?这种超出孩子视野的题材,在我们的教材内是不可能出现的。反之,我们的教材教导孩子们要视金钱如粪土,但你看看现在这些贪官,就知道我们的教育有多失败了。而这篇课文的作文题目是:想象你在哥伦布的这个岛屿上,想象热带岛屿的风光,动物和植物,写一篇哥伦布游记。这会自然地训练孩子去搜查资料,知道热带岛屿的种种知识。相反,我们的作文比较偏重训练孩子对已知事物的描述能力,比如“最难忘的事”,而不是对未知的想象力。
 
有一则故事曾经在长时间内震撼了我,说的是美国一名母亲,发现女儿上幼儿园回来,指着一个圆圈说那是零。该母亲一气之下将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在上幼儿园之前,画一个圆圈,孩子会说那是苹果,是屁股,是鸡蛋,是圆盘。而现在她却只知道那是零。这样的案件如果在国内恐怕不会被受理,匪夷所思的是,该母亲胜诉了,最后法院判决幼儿园赔偿损失费近百万元。而那位母亲还说,这些钱根本不足以弥补孩子的损失,她的孩子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能飞的翅膀。
 
再对比国内,就会觉得我们的教育真的很恐怖。电影《看上去很美》中,方枪枪因为不合规则而被老师同学孤立了。现实中,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又何尝不是那朵“小红花”,慢慢地磨去了孩子们原有的天真、善良与本性。直到现在,我们的教材和老师依然高高在上地操纵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这种极度抑制了童心的教材又怎么能得到孩子们的真心喜爱。电影中一句经典台词是,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而正确的答案则是:小朋友应该学会自己穿衣服。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在教材中屡屡出现,怎不令人生疑!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就是老师和家长眼中认真听话的乖孩子。直到现在,她已经26岁了,依然穿着老土不懂打扮。如果你哪天说她穿的衣服很漂亮,她一定会跟你着急,恨不得说你全家都漂亮。为什么?因为在我们小时候,老师和家长都教育我们,要有“内在美”,女孩子一旦打扮得漂亮仿佛是一种罪过,谁要说你是美女就仿佛说你放荡无耻似的。这个朋友直到现在依然活在失败的教育阴影中,我真为她担心,什么时候才能找到男朋友呢?
 
但愿我们的教材能够开放尺度,更加自由。也但愿我们的老师能够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号,教育出一代懂得尊严、平等、正直、善良的孩子们,愿他们具有真正的人性,而不是像现在的成年人这般虚伪可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