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民俗百科>>正文内容
水稻专家上“文字课”:“粳”字应该念啥? >> 阅读

水稻专家上“文字课”:“粳”字应该念啥?

作者:夏 静 范敬群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6日 点击数: ( 字体: )
 
  粳稻,是我国南方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粳”字到底应该怎么读?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提出,“粳”字的正确读音应为“gěng”,而不是“jīng”。他的呼吁引发水稻科学界及相关学者的热烈回应,现已有来自全国14个省、3个直辖市近200名专家表示支持,其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游修龄等185位专家共同签名起草了《关于修订粳(geng)字读音的建议书》,准备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及商务印书馆呈报。
 
  水稻专家上“文字课”
 
  张启发教授多年前就质疑“粳”字的读音,他在对中国稻作物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进行充分考证后,认为“粳”字应读“gěng”,自己一直是这么读的。而在纠正自己研究生的读音时,他常常听到这样的回答,“《新华字典》上写的是‘粳’读‘jīng’”,这让他很郁闷。
 
  今年3月8日,在一次研究生交流会上,张启发教授专门给学生们上了一次“文字课”。他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对发音的研究方法为同学们解析了“gěng”发音的合理之处:“从研究的结果看,‘gěng’等四种读法是合理的。相反,‘jīng’的读音是没有合理根据的。另一方面,‘gěng’这一读音延续了几千年,中国的众多农民也读这个音。对于延续了几千年‘gěng’的读音,作为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水稻人不应读错。”为了准备这次交流会,张启发收集了《新华字典》、《辞海》等多种资料进行论证。
 
  gěng”与“jīng”之争
 
  今年3月,楚天都市报推出《水稻院士张启发认为“粳”字读错了》的报道后,引发读者热议。新浪、搜狐、腾讯网等众多网站转载该稿件,李家洋、袁隆平、朱英国等院士、学者以及不少网友发电子邮件对张启发表示支持。
 
  李家洋在邮件中说:“谢谢你的努力!我完全赞成大家一起努力,正本清源。”朱英国说:“我从小时候到现在一直读‘gěng’,‘jīng’的发音实在不顺畅。”国内第一部稻作史《中国稻作史》作者、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在签名时强调:“‘粳’是形声字,它的右边‘更’是声符,表示‘粳’应发‘gěng’音。”
 
  武汉大学万献初教授说,在清代之前没有“j”这个音,“j”音是此后汉字音变的产物。之前“j”音一般读“g”音。因此才出现“粳”读“gěng”或“jīng”的争论。念“gěng”或“jīng”都有道理,但念“jīng”更合乎时代发展。
 
  《新华字典》编撰方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认可张院士建议,但“粳”字若更改读音,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审批。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与汉语拼音研究室王敏博士,也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1978年出版的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将“粳”字的读音定为“jīng”,而1985年审核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确定将“粳”的两种读音统一为“jīng”。她同时认为,当时制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确实有与当下实际语音生活不太相符的地方,统读为一个音有时会出现问题。
 
  联名“上书”
 
  9月28日,张启发教授将185名专家学者共同签名的《关于修订粳(geng)字读音的建议书》呈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
 
  这些专家认为,“粳”字读什么,不仅是读音问题,而且关乎中国水稻学界能否赢得世界学术界重新界定水稻亚种。
 
  他们建议:立即就“粳”字读音进行必要的考据研究,水稻学界同仁将竭尽所能给予支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新华字典》在下次修订中收录“粳”字的“gěng”音,并应指定其为广播、电视的标准读音;并普及“粳”字的“gěng”音,消除大众对于“jīng”与“gěng”的困惑。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