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围观中国>>正文内容
贫困县名单只增不减十年未变 专家建议取消评定 >> 阅读

贫困县名单只增不减十年未变 专家建议取消评定

作者:贾 玥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30日 点击数: ( 字体: )

 
  “脱贫不摘帽”现象待解专家建议取消评定贫困县
 
  2011年8月底,《重庆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地部分基层干部仍然将贫困县头衔视作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而一旦被摘下这顶帽子,中央及市级财政拨付的扶贫补助资金与一些政策优惠会随之消失,各地的财政负担压力将会加大。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认为,顶着“贫困帽”固然能带来优惠政策,但会始终给人“落于人后”的印象,不利于城市形象的对外营销,各贫困区县应敢于“摘帽”。
 
  “改变这一状况需要逐步建立"扶贫工作重点县进退机制"。”已经有专业人士提出,一些地区把保住“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视为“政绩”之一,建立进退机制则有利于调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减贫效果和针对性。
 
  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看来,贫困县政策涉及资源优惠分配,贫困县当然不愿“摘帽”,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从政策层面取消评定贫困县,让“贫困县”这一概念作古。
 
  李小云指出,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贫困面较大,特别集中在没有直接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因而贫困县应运而生。在当时,以县为单元进行资源分配和集中管理,确实有助于这些地区快速摆脱贫困。
 
  “经过二三十年发展,贫困在当下不再以整县的形式呈现,贫困问题更突出体现在大的片区,甚至出现在一些大城市周边,主要反映在返贫人群身上,所折射的主要是低收入人群的问题,这意味着现阶段贫困县政策需要作大调整。”李小云说。
 
  扶贫需要新思维扶贫趋势由县向村转移
 
  “扶贫政策需要新思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曾撰文建议,可以考虑把山民直接移到城市,把不愿意走的老山民养起来,不必花钱让他们搞生产开发。党国英通过走访基层后得出的核心观点是,“让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迅速减少,还是要靠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
 
  但李小云对这一想法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后,会在城市成为新的贫困人口,而由于城市的生活水平较高,这就迫使工业化成本大幅上升;土地对于农民而言具备保险作用,如果能够建设好新农村,本身就可平抑过度城市化、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记者梳理三次扶贫开发政策调整脉络后发现,将扶贫单位由县级向村级转移是一大趋势,以村为单位的扶贫开发模式,可以提高扶贫精准度。李小云对此表示认可,但他同时指出,投入强度和力度不足是制约贫困村建设的顽疾。
 
  “过去十年,以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计划、扶贫计划进展效果一般,从投入资金角度看,有的村子十年就给了三五十万,这根本无法支持长远发展。”李小云表示,虽然各级财政对贫困县投入的资金也会落实在各个村子,但一个县里有几十、几百个村,分摊下来难有实效。
 
  如果李小云设想的取消贫困县政策成为现实,未来大城市周边贫困地区将由各城市自行解决,而中西部特别贫困地区将继续依靠中央财政予以政策倾斜。他认为,国务院和各地扶贫办的职能并不会因此被削弱,反而可以借此调整工作重点,防止出现循环贫困,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语:
 
  多年来,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在帮扶落后地区发展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隐藏着不少疑问:贫困县的标准是否应该重新界定?如何终结“争当贫困县”现象?贫困县进退机制是否该重新核定?国家级贫困县的政策是否该作调整或取消? 这些问题人民网在六篇系列报道中一一回答。
 
  但最关键的是,国家政策是否真的因此会有所调整?我国扶贫开发政策走向何方?期待国务院相关部门能够做出回应。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