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讲堂>>正文内容
宋代社会心理巨变:“白面书生”成大众情人 >> 阅读

宋代社会心理巨变:“白面书生”成大众情人

作者:包伟民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9日 点击数: ( 字体: )

题目:《阅读南宋:对一个时代的理解——分析影响时代风貌的基本要素,解读帝制后期社会的文化遗产》
 
  主讲人: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近代东南区域史研究等)。
 
  开场白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阅读”南宋王朝(1127-1279)。南宋建都于现今的杭州市,当时叫临安府,国界最北在淮河,主要包括江南、川蜀和岭南地区,它的面积在历代的帝制王朝中是最小的一个,但从当时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它占据了中国的核心地带。
 
  “阅读”南宋的意义在哪里?第一,南宋王朝是历代帝制王朝中间比较典型的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农业社会,有些王朝我们中国人感到很自豪,比如汉、唐,尽管它们的主体经济也是农业,但受北方畜牧业文化的影响比较明显。第二,它是我国帝制后期社会转型的一个定型期,我们今天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开始定型,大约就是从南宋开始的,这也是20世纪以来学术界的一个倾向性看法。近代学者严复有段话影响很大,他说:“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为什么中国人的食谱这么丰富?
 
  精耕细作型的农业定型
 
  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南宋思想家叶适说:“民聚而多,莫如浙东、西。”人口众多,最拥挤的地方是哪里呢?两浙路,相当于现在的浙江与江苏南部,两浙是以钱塘江为界,钱塘江以北叫浙西,以南叫浙东。“路”是后来省区的前身。叶适是瑞安县(现瑞安市)人,他说“瑞安非大邑”,不是一个大县,但是人口尤其多。“直杉高竹皆丛产,复厢穹瓦皆赘列”,房子很拥挤,“夜行若游其邻”,晚上行走好像在城里一样,“村落若在市廛”。
 
  这就造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人多了,要吃饭怎么办?由于人口增长,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南宋,大量的平原地区都被开垦殆尽了。北宋有本书叫《杨文公谈苑》,记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北方人到浙西湖州去当知州,有人来官衙告状,说昨天晚上我们家有块地被人偷走了,知州“读其状甚骇”,土地怎么可能被偷走呢?结果一问,真有此事!原来“两浙有葑田,盖湖上有茭葑所相缪结,积久,厚至尺余,润沃可殖蔬种稻”。葑田就是在湖面交织的水草上铺些泥土,在上面植蔬种稻。北方不可能有这种土地形式。人们实在没地方种田了怎么办?到水面去动脑筋。这种葑田是浮在水面上的,能分割开来当土地卖,当然也可以半夜里被人偷走。这个例子说明,当时农业生产碰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耕地不够了,但不管你垦山还是围水田,毕竟有限,到了南宋这种状况更为严重。所以慢慢地这一人和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就促使传统的农业越来越走向精耕细作的发展道路。在一块有限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劳力,更多的资源,迫使它生长出更多的产品,这是在南宋基本定型,逐步发展的农业技术的类型。
 
  精耕细作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和选择是,节省劳力的技术我们不太需要,因为我们人多得是,资源成本更少的技术,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所以,很多后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起了很大作用的技术,比如英国后来推动工业革命的珍妮织布机,其实这个技术我们老早就有了,但是不对中国人的胃口,因为它只节约劳力,不节约原料。我们有的是人啊。长期以来我们更倾向于使用那些相对简单的工具,它能够节省原料,但是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当然同时需要更多的生产技巧。所以我们往往是看重生产技巧的提高,不看重复杂工具的设计。你看洋人的厨房,就像个化学实验室一样,连凉水都有一个量杯,要精确嘛。我们中国人的菜谱,盐少许,文火,什么叫文火?靠经验了。但是西方人会弄出很精密的机器出来。因此在技术选择上,我们与西方慢慢走上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我觉得这和宋以后人与资源的关系紧张是有一定关系的。这是第一个特点。
 
  精耕细作其实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一块地,假如我投入十个劳动力,它产出是一百斤,我投入二十个劳动力,它产出不会成倍增加到两百斤,这个在经济学上叫边际效益递减,它只产出一百五十斤了。但我们不在乎,因为总产出毕竟是增加了。所以就造成我们的农民非常辛苦。农田劳作为了那么一点滴的产出增加,要投入成倍的劳动力,可收入还是不够,要靠其他非农业的劳动来补充农业的收入,最重要的就是手工业的补充。中国传统的农民一般都是兼农兼工,每个农民都会点小手艺。发展到现在,在我老家浙江,差不多每个县都有一个特色的手艺,东阳木雕,青田石刻,永康小五金,义乌则是小商品,这些地区的特点,其实就是各有特定的小手工业。农民靠以工济农的方法来补充农业的收入,所以农闲时间相对要少。这是资源压迫下我们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你不得不用一切可能去寻找经济收入。
 
  由于资源压迫,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人的食谱是很广的,因为要吃饱肚子嘛,就不挑剔了,最后发展成关于广东人的一个笑话:“除了桌子椅子,四个腿的都吃。”因为农产品有限,我们没资格挑剔。在资源压迫下所形成的人地比例特别高的精致化的农业,在每一个层面对我们后来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