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经典阅读>>正文内容
我们为居里夫人编造了哪些“名人轶事” >> 阅读

我们为居里夫人编造了哪些“名人轶事”

作者:曹天元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3日 点击数: ( 字体: )

【导读】居里夫人的名声大盛,她的形象渐渐地脱离了历史本身,而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象征。尤其在中国,“科学家”担负着某种教化世人的作用,甚至许多人不惜编造各种小故事,或所谓的“名人轶事”。
 
 
 
《居里一家》【美】丹尼斯·布莱恩著 王祖哲 钱思进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居里夫人的棚屋
 
近年来科学史上流行着“反英雄”的趋势,但至少就笔者而言,读完本书之后,居里夫人的形象不但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反而变得比原来更加丰满和生动。不管后人如何评价,可以肯定的是,她在简陋的棚屋之中,奋力搅动沥青溶液的瘦弱身影,永远是科学史上最值得纪念的片段之一。
 
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个问题可能还会引起一定的争议。但如果我们问: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科学家?那根本就不用作第二人想。毫无疑问,该头衔将归属于玛丽·斯克洛多夫斯卡,或者换成我们更熟悉的称呼:居里夫人。近百年来,她的名字不仅光耀着整个放射物理学界,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女学生投入科学事业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讲,居里夫人的影响早已超越了科学领域,成了一种精神象征。
 
或许正因为如此,关于居里夫人的各种传记书籍也就格外的多,在所有的科学家之中,仅次于牛顿和爱因斯坦,远超其他人。据2007年的统计,在中国的各图书馆中共收藏了多达一百三十六种不同的居里夫人传记,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居里夫人在中国的声名几乎可与牛顿、爱因斯坦相提并论,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此。
 
在这些传记泛滥的同时,背后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其一,它们都过于以居里夫人为中心,而把她身边的人都降到了“配角”的地位。当然,一本关于居里夫人的传记自然要以传主为中心,这也无可厚非。我的意思是,相对于居里夫人传记的铺天盖地,着重于居里家族中其他人的传记数量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居里一家是极富传奇性的家族,历史上共有五人六人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艾芙·居里虽未获奖,却也是蜚声世界的记者和作家。但除了居里夫人之外,对家族其他成员的研究就似乎显得有些不够。关于居里先生,也就是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除了居里夫人本人撰写的那一本之外,几乎难得一见。而关于居里女婿,也就是约里奥·居里,或许是出于他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国内倒是引进过三本译著,不过两本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一本是八十年代的事,年代久远,且内容也显得有些不足。至于居里家的大女儿,伊琳娜·居里,除了一本小册子,也再没有别的著作可查。他们的故事,往往都只是在居里夫人的传记中作为附庸而存在。
 
幸好最近出版了一本著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这就是美国作家丹尼斯·布莱恩所著的《居里一家:一部科学史上最具争议家族的传记》(The Curies: A Biography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amily in Science)。
 
在这本新的传记中,居里家族里的各个成员终于都得到了相对合适的“戏份”,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把握这个家族的历史,并更多地了解居里夫人之外的其他家族成员。事实上,虽然有玛丽的巨大光环笼罩着,但约里奥·居里和艾芙·居里的经历其实也颇有传奇性,是一段极为可读的故事。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可以跳出居里夫人的视角,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皮埃尔·居里与玛丽的合作关系,以及两人各自的成就。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说,一味把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混为一谈,显然并不是合适的做法。
 
这同时引出了之前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过去关于居里夫人的著作,大多属于“励志类”,或者说“人物塑造类”。也就是说,大多着眼于赞颂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或者侧重于介绍其生活事迹,但对她工作的科学意义论述不多。即使有,也只是一味地渲染和突出其发现的伟大之处,但缺乏客观的描述和比较。据统计,在国内的一百三十六种著作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皆属此类。
 
这些励志型传记的大量存在,固然使得居里夫人的名声大盛,但也同时产生了一个副作用,就是她的形象渐渐地脱离了历史本身,而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象征。尤其在中国,“科学家”几乎就和古时的“圣人”一样,担负着某种教化世人的作用,因此,人们不惜通过各种文学手段,极力突出她如何不怕艰苦,忘我工作,勇于奋斗,自强不息,为科学献身等等,总之,力图把她从纯粹的科学史上拔高出来,塑造成一个道德模范、励志榜样。
 
当然,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居里夫人的身上,事实上,如果翻阅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国内撰写的各种传记,很容易发现,几乎所有的大科学家都是差不多的类似形象,似乎是某种标准模板。甚至为此目的,许多人不惜编造各种小故事,或者所谓的“名人轶事”,来强化这一印象。比如什么爱迪生为了发明灯丝,废寝忘食,失败了几千次,还说自己并没有失败,只是成功地发现了几千种不适合灯丝的材料;什么牛顿为了科学忘我思考,竟然把怀表当作鸡蛋放进锅里煮云云。
 
然而这样一来,就不免使科学家在大众心目中成了一种千人一面的典型,这无助于我们理解真正的科学史。实际上,科学家和普通人并无二致,不见得拥有更高的平均道德水平,而他们的性格也是多种多样、极其不同的。当然,并不是说居里夫人的道德水平不高,事实上,她当然拥有以上种种宝贵的品质,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光强调这些,并不能让我们全面了解历史上那个真正的玛丽·居里,更掩盖了她一大部分的内心世界。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