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经典阅读>>正文内容
《裸猿》风行40年:人异于禽兽者,究竟几何? >> 阅读

《裸猿》风行40年:人异于禽兽者,究竟几何?

作者:刘功虎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3日 点击数: ( 字体: )

 
 
 
由于这一领域的知识进步异常迅猛,今天的读者或许会发现,《裸猿》的一些内容,要么已经过时了,要么不太靠谱,对此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将其视为“科普”作品;“科普”是国内特有的概念,它暗示了所谈论的理论和观点在学术界已成定论,因而可以当作常识向大众普及。相反,西方的通俗科学著作中,经常会讨论一些非常前沿的、高度探索性的话题,这些处于探索阶段的想法难以满足学术标准,因而无法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者,有些新奇理论难以在学术同行中获得支持,转而向专业外寻找对话和认同者,这么做有时会收到奇效,因为跨学科的对话和思想碰撞经常会擦出些火花,而专业内的同行反而会因其特有的学术包袱而对新思想形成抵触。
 
基于前面所提到的困境,新达尔文主义借以进入人与社会领域的通俗作品,或多或少带有些布道者的使命感,因而其所介绍的理论与知识的成熟度难免会低一些,比如莫利斯认为直立人诸特征(甚至包括语言能力)是同时出现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是单偶制的,直立人已经拥有固定巢穴等观点。
 
不过,尽管有这些弱点,对于尚未或刚刚开始涉猎这一领域的读者,《裸猿》仍是个很好的起点,它写的非常生动有趣,内容也很丰富,用一个动物学家的眼光考察了人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它能开阔眼界和思路:呀,原来我们还可以这么看待自己,原来这些我们早已熟视无睹的东西背后是有原因的!
 
自然科学学者读:不是《裸猿》过时,而是“科普”过时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俊杰
 
哺乳期的妈妈大多喜欢用左臂怀抱婴儿,常常做出将孩子贴在胸部左侧的姿势。这个普普通通的行为背后,是否隐藏着“科学的秘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母亲需要腾出右手做其他事。但这个说法无法解释:为何“左撇子”妈妈也大多使用左手抱孩子(调查的比例达到78%)?“唯有另一条线索能说明问题:心脏位于母亲的左侧。……胎儿在母体里成长的过程,对母亲的心跳养成了固定反射,当新生儿突然被抛入使之畏惧的新奇而陌生的外部世界时,母亲的心跳对他们显然具有镇静作用。不管是出于直觉,还是通过无意识,母亲总会很快发现孩子被抱在左边比右边更安静。”
 
这是埃斯蒙德·莫利在《裸猿》里提到的一个有趣话题。《裸猿》是一部厚重而轻松的书籍,从比较动物学和生物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原始先民和部落人的行为模式,这本出版于1967年的书籍意图告诉我们,尽管数千年来人类取得了眼花缭乱的物质成就和科学进步,但是在基因进化上,进而在习性上与先民、猿猴、甚至哺乳动物相去不远。人类行为尽管附着了大量“文明”的特征,但是剥去繁复的表象,我们仍能发现人类自身与动物之间的习性差异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莫利斯的《裸猿》问世时我国正处于“文革”高潮,国人基本上置身于该书引起的强大反响之外。上世纪80年代该书引入我国,但其口碑只是在小范围里流传。2010年《裸猿》三部曲在我国重版发行,在网络上掀起阅读和议论热潮,三部曲的另外两本,《人类动物园》主要关注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亲密关系》则专讲现代人的亲密行为。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裸猿》这个书名的由来。人类从猿猴中脱颖而出,除了形成直立行走、创造语言文字等重大标志,褪去裹覆在身上的“毛衣”也是一个鲜明特征。人类有什么“非如此不可”的理由进化成“裸体”?裸露的皮肤有什么生存价值?莫利斯要言不烦地进行了介绍:
 
第一种说法是,早期人类放弃游荡的生活而转为定居,遭受了虱子、臭虫、跳蚤等大量寄生虫的困扰,必须“脱毛”。第二种说法是先民进食习性污秽,“毛衣”容易沾血粘连因而致病。兀鹫就因为常要将脑袋深入猎物尸体而褪去头颈羽毛。第三种说法是人类学会了用火取暖,对“毛衣”的依赖大大下降。第四种说法是人类从原始猿类进化到狩猎猿之前,经过了一个长期“下海”生活的阶段,与其他入水谋生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的祖先也失去了体毛。还有论点认为,人类脱毛是为了便于同类辨识,是社会学标志。最后,也有说法认为,脱毛是一种性信号。
 
对于每一种观念,作者都尽可能多地辅以饶有趣味的知识加以佐证,以免“空口无凭”的诟病。《裸猿》三部曲在展开类似叙述的过程中,既开拓了读者视野,又多向度启迪了人们的思维。这也许是这套书为什么会在几十年后仍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魅力所在。
 
【调查】百家讲坛网即将改版,现正进行读者调查,您喜欢哪些栏目,您觉得哪些需要改进,又想看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进来聊聊,欢迎提供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还有,参与有奖哟!点击这里进入调查页面 《百家讲坛》杂志官网有奖读者问卷调查
 
【启事】本网面向全球网友征稿,内容文史哲为主,兼顾其他,欢迎投稿,百家争鸣,具体要求详见 百家讲坛网征稿启事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