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两次入侵埋祸根:英阿200年恩怨 >> 阅读

两次入侵埋祸根:英阿200年恩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
 
 
  温斯顿•丘吉尔说,冲突和战争是历史的标点。英国和阿根廷的恩怨史就是由一系列冲突贯穿而成的。近来,为争夺海洋油气资源,英阿两国的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主权争议再度升温,这不禁让人想起28年前的马岛之战。其实,英阿冲突不止于此,它们的纠葛可追溯到200年前。
 
两次入侵布宜诺斯艾利斯
 
  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期间,西班牙和法国结盟,对英开战。作为还击西班牙的手段之一,1806年,一支英国远征军入侵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拉普拉塔总督区,当时驻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西班牙总督索伯雷蒙特多次向西班牙求援,但王室方面只给他输送少量毛瑟枪,要求他组织民兵抵抗。然而,索伯雷蒙特不信任当地人,这导致数量并不多的英国人于1806年6月攻占了布宜诺斯艾利斯。
 
  对于英国人的统治,一些民族意识强烈的当地城镇居民和土著人非常不满,而英国人施行的自由商业政策又严重侵犯了当地富商的传统利益。这时效力于西班牙海军的法籍军官利内尔组织起民兵部队进行反击,并得到当地人的广泛支持,英国人在一番抵抗之后投降。这场占领仅仅维持了46天。
 
  1807年,英国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策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英军统帅怀特洛克中将希望“彻底地一雪前耻”。7月,数千英军与当地民兵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内展开了激烈巷战。英国人显然低估了这群“乌合之众”的顽强,罗伯特•克罗福德等殖民扩张中的功勋将领都丧命于此。最终,在兵力折损过半的情况下,怀特洛克不得不以更加屈辱的方式和阿根廷人签订停战协定。有意思的是,连番对英作战激发了阿根廷人的民族独立意识,在驱逐英国人3年后,布宜诺斯艾利斯成立了一个独立于西班牙的政府。1816年,阿根廷正式独立。
 
  英国尽管承认阿根廷的独立,却不肯放弃在此地可能的权益。据称,马岛于1592年被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最先发现,1764年,法国人占领了该岛,次年,英国以首先发现该岛为依据赶走了法国人。但由于当时法国将该岛所有权卖给了西班牙,英国直到1771年才从西班牙手中将其夺回。1829年,英政府通知阿根廷方面,宣称对马岛拥有主权。1833年,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约翰•温斯洛的旗舰“史诗女神”号在马岛的索莱达港登陆,驱逐了岛上的阿根廷驻军。对于该岛,英军参谋总部当时的意见是,它是一个“看不出什么战略意义的地方”。英军的占领引起阿根廷的强烈不满。自此,开始了两国关于马岛的持续纷争。
 
在南极兵戎相见
 
  如果说19世纪初的两次入侵让两国埋下了怨恨的种子,那么20世纪在南极地区的争夺则是种子发芽的温床。
 
  英国在20世纪初率先宣称对西经20度至西经80度之间包括南极半岛在内的扇形地区拥有主权。拥有地理优势的阿根廷则从上世纪30年代起积极向南极半岛地区渗透。1943年,阿根廷派海军划定了自己的“阿根廷南极属地”,这一地区恰与英国的地盘交叠。当时正值二战,英国皇家海军以保障德雷克海峡通行安全为名出动军舰,摧毁了阿方设立的能源补给站和捕鲸站。阿根廷海军则在英军撤走后又将英国的标志物全部摧毁。一时间,双方在这一区域打起了“标志物破袭战”。这一持续数年的摩擦在1952年达到了高潮。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325个字符
作者:佚 名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