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日本人为什么要捕鲸背后的玄机 >> 阅读

日本人为什么要捕鲸背后的玄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2010年,反映日本渔民捕杀海豚的纪录片《海豚湾》,在洛杉矶获颁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电影大部分是秘密拍摄的,将日本一个渔村年度的海豚滥杀揭露无遗。因为这部电影,再次将日本捕鲸问题曝光在全世界的注视之下。少为人知的是,驻日本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竟然是日本捕鲸的始作俑者和积极推动者。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捕鲸吃鲸肉的习惯。16世纪末, 日本开始捕鲸。织田信长向朝廷贡奉鲸肉,也有人献给丰臣秀吉一头鲸。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创作的捕鲸图,成为日本美术史和捕鲸史的经典。1832年,日本《鲸肉调味方》记载了鲸身上七十多个部位的吃法。
 
19世纪,捕鲸这种基本的渔猎生活将两个隔太平洋相望、素昧平生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当时,美国鲸帆船鼓风向西,大肆捕鲸,直逼日本,导致回游到日本近海的鲸大大地减少。那时候美国人捕鲸技术高超、能力无敌,有世界名著《白鲸》记载。
 
1853年,美国将军佩利率黑船来到日本,要求日本为其捕鲸船队提供补给基地,可以说,鲸把美国人引到了日本。在炮舰政策下,美国带有威胁的意味。面对强敌来临,日本没有像中国那样把洋人当作敌人,相反为避免激烈的对抗,果断打开国门,甚至感恩戴德,为佩利设立铜像和纪念碑,日本一步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走向独立。有人甚至说,鲸鱼是日本的福鱼。
 
1899年,日本买来挪威捕鲸炮,组建远洋捕鲸公司,1934年到南冰洋捕鲸。战争期间军队征用这些捕鲸船,却统统被击沉。
 
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不仅没有掠夺到想得到的,更好地生存,本已拥有的却又损失殆尽,活得更糟,并尝到了原子弹的滋味。
 
310万日本人死去,40%财富被毁,800万军民回国,1300万人失业,无家可归者象老鼠一样生活在废墟间,用砖块、木板抵挡风雨,女人们用贞操换取维持生存的一点食物,可怕的饥饿也深深地印在孩子们呆滞的目光中,自民党总裁鸠山一郎宴请贵宾也只是红薯,公园内写着“禁止自杀”。整个日本一片民生凋弊,饥馑遍地,据估计将有1000万人饿死。侵华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签订投降书后,哭叫:“日本呀!你将走向何方?”
 
而1945年秋季谷物大歉收,造成粮食情况进一步恶化。不仅一个日本如此,此时普遍的饥饿蔓延流行于中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
 
日本市民示威游行,工人罢工。天皇公开号召“互相分担这个时期的艰难困苦,以渡过这种困难局面。”日本对供应短缺的主要商品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生产最大数量的主要消费品。
 
驻日本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率美第一骑兵师八千名官兵进驻东京后,美国给麦克阿瑟指出:“对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加强,你不承担任何责任……无论过去或现在,你都没有任何义务维持日本国内的任何特定的生活水准。”麦克阿瑟说:“在科学、美术、宗教、文化上,英国、法国、美国已经是45岁的成年人,日本不过是12岁的小学生。”
 
麦克阿瑟敏锐地觉察到粮食的缺乏,知道要避免饥馑蔓延,就需要进口粮食,他于是开始分析日本的粮食生产方法、收获的报告和谷物的征购。盟军最高统帅部帮助改进贮藏方法,控制虫害、谷物病和块根病,并引进各种新的品种,特别是产量高的甘薯和稻谷的品种。
 
麦克阿瑟认识到,是否提供足够的食品关系到日本的发展,日本百姓的生存,也是他能否成功占领日本的关键。可是单独依靠日本狭小的土地,又无法养活自己;依靠进口,又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以提供。
 
怎么办啊?这个高大自负的美国人紧锁眉头!
 
站在占领军司令部的办公室里,麦克阿瑟苦思冥想,来回踱步,时而站在窗前眺望一片废墟的东京,饥肠辘辘的日本平民奔走,面如土糠。
 
而当他把目光跳过废墟,看到蔚蓝的大海时,他顿时舒缓了心头的压抑,情不自禁的说道:“有了!”
 
——一个几乎不劳而获的念头诞生了!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94个字符
作者:王锦思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