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中东局势动荡暴露了西方两面派手法 >> 阅读

中东局势动荡暴露了西方两面派手法

作者:李志晖 冉 维 王建华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点击数: ( 字体: )

 
 
2月18日,在巴林的萨特拉市,数千民众为在抗议活动中被打死的示威者送葬。
新华社记者王波摄
 
2009年,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开罗,发表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演说,表示希望寻求美国同穆斯林世界建立一个新的开始,并呼吁结束周而复始的“怀疑和争议”。
 
但直到如今,奥巴马政府似乎并未拿出一套清晰的中东战略,“怀疑和争议”也未停止。美国一方面希望推销“中东式民主”,以维护自身在全球的“民主、自由”形象,另一方面要极力维护其在中东国家的现实利益和影响力。
 
现实与理想总存在差距。2011年中东国家爆发的反政府抗议浪潮,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东问题上的两面性暴露无遗,让美国和西方尴尬不已。
 
立场摇摆犹如闹剧
 
最近几周来,以突尼斯动乱为起点的民众游行蔓延到埃及、也门、约旦、巴林、利比亚,一系列突变让白宫措手不及,只能临时上马处理危机,高官言论在当政者和抗议者之间摇摆,对各国形势表态各异,前后对比甚至显出一种戏剧效果,这在美国亲密的中东盟友埃及表现最为明显。
 
起初,奥巴马因中央情报局对埃及动荡预估不足,对一向“无所不知”的情报系统提出批评,而这只是不满的开始。在随后的18天里,奥巴马政府发现自己的表态总是赶不上埃及局势的变化速度。
 
1月25日埃及开始陷入动荡,美国表态暧昧,未与穆巴拉克划清界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相信埃及政府是稳定的,并正寻求回应埃及人民的合法需求与利益”。
 
但随着示威游行不断升级,美国发现埃及局势并非如此前估计得那样容易控制。28日的“愤怒周五”迫使穆巴拉克解散内阁,奥巴马要求埃及总统确实履行在电视讲话中的承诺,采取具体的步骤和行动来实践他的诺言,此番表态明显加大了对埃及政府的压力。随后,奥巴马发表讲话称,埃及需要有切实与和平有序的过渡,且必须“从现在开始”,此言被视作对穆巴拉克做出的最强硬表态。
 
但在2月5日,奥巴马派往埃及斡旋的特使威斯纳公然称穆巴拉克是美国的“老朋友”,在目前的转变期间,“穆巴拉克总统能继续领导相当重要”,这无异于表示美国对穆巴拉克的态度又有所软化。但希拉里当天紧急出面澄清:“威斯纳发表的是个人意见,并非代表美国政府。”
 
直到穆巴拉克2月11日辞职,美国迅速调整口径,奥巴马当天发表讲话,以热情洋溢的措辞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鲜有时刻能有幸见证历史的发生……埃及人以非暴力扭转乾坤,把历史导向正义的行动鼓舞了我们!”
 
但美国政府的欢呼似乎为时尚早,随后几天,其昔日盟友———也门、约旦、巴林等国政府,也纷纷面对示威浪潮焦头烂额,当局与抗议者陷入僵持阶段。原本持“民主”、“人权”论调的美国政府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态度。国务卿希拉里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不论是埃及或巴林,美国当然希望都能达到一致的人权标准,然而依个案不同,落实程度也会不同。当被问到美国是否会比照对待埃及的方式,谴责巴林政府迫害人权、并要求政府立刻重组时,希拉里表示无法预期最后的结果,“毕竟美国不可能指导其他国家该怎么做”。
 
频繁斡旋确保利益
 
美国立场不断摇摆,原因就在于其并未在几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找到平衡:既需要因能源和反恐与一些国家保持战略盟友关系,又不愿站到抗议民众对立面;既要推销“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又担心政府更迭出现军人专制或极端伊斯兰教派掌权。
 
当所谓“人权”、“自由”、“民主”等价值观遭遇国家利益需要而不可调和时,后一股力量必将在角逐中占据上风。正如英国城市大学中东政策问题教授罗斯玛丽·霍利斯所说,美国没能把平衡拿捏好,现在便被夹在了双方中间。“他们冠冕堂皇地坚称自己支持民主和开放,实际上却很乐于允许那些政权把改革放到一边。”
 
作为“基地”组织一个大本营的也门,已逐渐成为美国海外反恐的“前线国家”,如果也门政府垮台,美国国土安全防线将面临严峻威胁。海湾小国巴林虽然人口不到100万,但却是美国第五舰队总部所在地,也是就近监视和遏制其中东大敌伊朗的“桥头堡”。此外,美国在沙特设有海军和空军基地,在阿曼建有可供美军海空共用的机场。这些国家的政权,美国一个都丢不起。
 
日前,美国政府已经展开一系列外交工作,希望打消盟国的疑虑,把中东局势保持在可控范围内。13日开始,美国政府官员实施繁忙的外交工作计划。奥巴马致电多国领袖,重申支持埃及政权过渡,又计划提供财政支持。美国官员说,他们已经主动向埃及各省领导人表示要提供援助,并且正在等待回应。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和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出访约旦和以色列,向这两个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表示支持。而奥巴马首席反恐顾问约翰·布伦南也积极与也门总统萨利赫进行电话交流,敦促也门总统避免采用暴力应对游行。美国副总统拜登还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拉克领导人通了电话,讨论中东局势。
 
经历埃及乱局后,美国在执行中东政策时,已经谨慎调整与执政者和民众打交道的思维,在“高唱民主”的同时,避免疏远盟友而损失自身利益。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