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选稿>>正文内容
鳌拜自述:从大清权臣到阶下囚 >> 阅读

鳌拜自述:从大清权臣到阶下囚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在四位辅臣里,索尼资格最老,此时已经年逾六旬。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顺治皇帝的庙号)三朝,是大清王朝的开国勋臣。康熙即位后,他就成了四朝元老,我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在我们四个人里居于领袖地位。但是他年纪太大,体弱多病,为人比较圆滑,与辅臣里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有积怨。这些都给我的崛起留下了充足的余地。
 
  苏克萨哈,满洲正白旗人。其父苏纳是天命汗的女婿。原是多尔衮的亲信,多尔衮死后,他见风使舵,立即揭发检举多尔衮,从而逐渐得到顺治皇帝的信任,成为议政大臣。由于他曾经有过这样落井下石的经历,让朝臣们常常对他不屑一顾。他在朝臣心目中的地位太低,太受鄙视,也让我尽管跟他家有姻亲关系,也不得不与他划清界线。
 
  遏必隆出身钮祜禄氏,家族显赫;来自满洲镶黄旗,根正苗红。他的父亲是我朝五大开国元勋之一额亦都,他的母亲是和硕公主,家庭地位没的说。由于都是名门之后,所以我与遏必隆关系很好,在事业上他经常帮助我。然而,他缺乏乃父的为政之风,个人才干有限,难以独当一面,逐渐成为我的追随者。
 
  由于他们各有缺陷,所以我在辅臣中的作用就日益凸现。我决心抓住这样的机会,让自己成为四辅臣中的真正核心。而顺治皇帝留给我们和康熙小皇帝的烂摊子,就是我大展身手的好舞台。
 
  这时,远在云贵厦门,抗清势力一直是大清的心腹之患;近在江南水乡,明朝遗民继续对我朝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大到官场的腐败,府库的匮乏,小到制度的漏洞,不满的滋生,这一切,都是顺治朝留给现今的烂摊子。
 
  在我的直接策划下,一系列改革开始大刀阔斧地展开。
 
  首先,结束顺治的汉化改革,整肃吏治。
 
  先帝执行了仿照明制的汉化改革,其用意就是用汉族制度来巩固我朝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的直接统治。然而,我认为先帝的汉化改革却过于彻底,忽视了满族自身的民族精神,所以现在有必要加以纠正,以避免几百年前入主中原的女真、蒙古被完全汉化的一幕在这里重演。为了顾全先帝的面子,也为了保证我的执政思路能够得到令人信服的有效贯彻,我和其他三位辅臣以先帝遗诏的方式,对顺治年间的汉化改革做了检讨,用先帝的口吻否定了此前十几年汉化改革的成果。明亡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我不希望我朝因为学习了明朝的旧制,而重蹈明朝亡国的覆辙。所以,我必须改弦更张,恢复旧制。
 
  明末朝政废弛的突出体现在于吏治腐败,于是,我首先从吏治入手。康熙即位之初,我就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要求严惩“徇情贪贿”者。从康熙四年(1665年)开始,我主持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严查地方劣政的专项整治活动,康熙六年(1667年)全年,我就先后下令将贪酷、不谨、罢软、年老、有疾、才力不及、浮躁等官共五百多人革职,还裁撤了各省大小衙门官吏近四千名。
 
  在用重典震慑了那些贪官和昏官之后,我又搬出多尔衮曾经制订的“四格六法”(四格是从操守、政绩、才能、年龄四个方面对官员作出评价,六法是从“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六个方面处理不称职的官员),作为考核官员的基本准则。
 
  康熙上台伊始,我就下令废除先帝恢复的一项重要的明朝制度——内官十三衙门体制。此举让我心情平静了许多,因为我相信,这一举动,可以从根本上断绝宦官干政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我朝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魏忠贤那样祸国殃民的人物。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253个字符
作者:唐博 来源:《权臣回忆录》,中国书店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