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选稿>>正文内容
中国社会何时不再“为尊者讳”? >> 阅读

中国社会何时不再“为尊者讳”?

作者:傅一河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9日 点击数: ( 字体: )
 
 
  皇权一统天下,帝制亘古不变,历史真相至今不得揭开,研究者不得其门而入,知之者不能评说,无知者无畏,阴魂不散,僵尸不灭,继续荼毒人间。
 
  中国“为尊者讳”的传统,使新任领导人深受束缚,难以突破超越,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2010年11月26日,俄议会声明称,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亲自下令屠杀上万波兰人,制造了卡廷惨案(《新京报》2010年11月27日)。1940年春,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前苏联卡廷森林、加里宁、哈尔科夫等地被苏联军队杀害。事后苏军宣称屠杀是德国纳粹所为。之后苏联乃至俄罗斯领导人对事件的责任人一直没有给出定论。今年4月10日,俄罗斯政府邀请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到俄罗斯参加卡廷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不幸飞机失事,总统等96人遇难。
 
  因此,俄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奇夫“毫不夸张地说,这份声明具有历史性意义。我们在其他国家同篡改历史的行为做斗争,如今在自己的国家,我们也亲眼见证这一幕。”
 
  这是以一个国家的最高形式,认可这一历史事实。这等胸襟与担当,令世界敬礼!
 
  我在想,中国的“议会”什么时候也能来上这一手,清算一下前任领导人毛泽东制造的一些罪恶呢?中国最可欣慰的是,邓小平摒弃了阶级斗争的主导思想,实行了改革开放,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转变。但不幸的是,由于还受原来政治体制的约束,“为尊者讳”的传统被坚持了下来。记得他说过,我们这代人没有本事解决的问题,就留给下代人来解决吧。谁知道下代人比他更没有胆量,或者没有碰到更好的时机,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问题——毛泽东的一些历史及评介问题,就被拖下来了。
 
  俄议会的“卡廷声明”是那些有识者做出来的?他们一定会是这样的人,譬如象中国学者蔡定剑那样的人。三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突发事件应对(草案)》进行二审。该草案第57条规定,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消息,蔡定剑参与修改。他表示,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媒体应拥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它们为公民社会提供一个客观的反映意见的平台,也成为公众参与的一个渠道。正因蔡先生这样的开明之士的奋力狙击,这项可能损害民权民益的不良法令,才被退回修改,并最终删除。
 
  遗憾的是,蔡定剑这样的学者今天十分稀少,传统制度力量还很强大,尤其是权贵集团的垄断势力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狙击,使有识之士难有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物欲气、乖戾气、腐朽气纠结频发,使执政者顾忌重重,有时陷于内外交困之中,哪有闲情逸致来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啊。
 
  一些官员,既不对人民负责,也不对历史负责,只为眼前政绩,莫在我任期上出事,稳定一时是一时,不想千秋万岁名。官员成不了政治家。尽管有“要让老百姓活得有尊严”“公平比阳光还要温暖”的真情,有推行政治体制改革“风雨无阻,至死不悔”的态度,但个人的魅力作用正在消失。有的领导人信誓旦旦“绝不”搞那一套。寄望于新的国家领导集体吗?如果还是皇权社会,会不会又搞“为尊者讳”那一套?我不乐观。有人说中国社会“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政治像朝鲜”,假如最后一条是真的,中国人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这一点我不相信。
 
  美国核动力航母今天开进了中国的黄海海域,国家领导人的神经绷紧了,国内贫富严重分化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历史真相何时大白于天下,无数冤魂不再游荡何时安静,等着吧。运气不好,那就对不起了。什么时候运气好呢?不知道。
 
  青年学者刘瑜讲过:“一个国家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悲剧其实也可以是它的财富,而拒绝挖掘这个财富则往往导致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死胡同里原地踏步。很多时候,拒绝反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导致的往往是苦难的死循环。”有一个网友在一篇文章后留言:“现在执政的中央领导应该深刻反思中共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从而确定把这个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泱泱13亿同胞引向何方。要有大的智慧、大的魄力,不为一党、一己、一团体之私利。锦涛、家宝二位,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是当开创民主先河先驱并永垂史册,还是当“话已说尽,事无可为”的过眼烟云,是考验你们的时候了!”
 
我进一步想,如果是民主社会的领导人,是由选民投票选举出来的领导人,犯不着为前任领导人“背黑锅”,而一定会光明正大地、理直气壮地、恢复历史的真面目,在人类文明史上,大笔浓墨,不负春秋。
 
 
 
 
(该文所表述的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及《百家讲坛》杂志官网的观点和立场无关。)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