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赞比亚之矿:地狱天堂一线之遥 >> 阅读

赞比亚之矿:地狱天堂一线之遥

作者:陶短房 来源:凤凰博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5日 点击数: ( 字体: )

 

    10月15日发生在赞比亚的“中国矿业公司管理层向当地示威者开枪”事件,至今仍有许多扑朔迷离之处。

 
据赞比亚官方10月16日公布的信息,涉嫌肇事的中国公司为科蓝矿业有限公司(Collum Coal Mining Industries ltd),总部位于赞比亚内地南方省的科罗马市(Choma,Southern Province),事发地则在该省与津巴布韦接壤的希纳宗圭县(Sinazongwe District),系科蓝矿业公司经营的煤矿。10月15日,赞比亚本国网站“赞比亚实时新闻”(www.zambianwatchdog.com)援引希纳宗圭警方的话称,科蓝公司两名中国籍监工向示威要求增加工资的当地矿工“平射”,导致11人中弹受伤,但希纳宗圭警察专员奥利弗.皮雷特(Oliver Pelete)次日则将之称为“劳资冲突”,并表示,矿方声称矿工首先破坏矿上设备并攻击两名中国籍监工,才导致事态扩大,而科蓝公司市场部经理丹尼.劳(Danny Law)则简单称之为“一场意外”。
 
这显然并不是一场意外,因为科蓝公司也好,赞比亚矿区的“中国式纠结”也罢,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科蓝公司系2003年投产,2004年形成产业规模(根据资料,当年煤炭产量为20000吨),按照该公司2004年的规划,原本打算在2006年将产能扩充到100000吨/年,成为赞比亚最大煤矿,然而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所提供的数据,这一计划并未实现,在该局所提供的材料中显示,科蓝公司拥有科罗马、坎齐(Kanzie)和伊祖玛盆地(Izuma Basins)三处煤层开采权,但目前实际投入商业化开发的矿井数量仍然远低于当初构想的蓝图。
 
各方面资料均显示,科蓝公司是一家“土生中资公司”。该公司老板名叫许建学(音译),自称1991年作为援外建筑队员工到达赞比亚,随后在当地定居,并将4个兄弟从“中国南方”老家接来,当地接触过“许老板”的中国人则称,许曾自称自己是福建人或广东人。许建学兄弟很早就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开设公司,但业务最初限于承包中小型工程项目,直到2003年前后才涉足采矿业。
 
即使激烈反对中资进入“矿带”的赞比亚人权组织“赞比亚资源企业人权中心”(BHRRC)也承认,最初当地人几乎是疯狂地欢迎来自中国的“天使”,因为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由于铜带、南方等赞比亚“矿带诸省”劳动力素质差,治安形势恶劣,矿产品开发运输成本巨大,原本在这里开发经营的欧美矿主纷纷撤离,如号称“铜矿之母”的谦比西(Chambishi)铜矿,早在1988年就被英国-加拿大控股者关闭,尽管从理论上讲,这家矿直到2000年始终存在,但没有雇佣一名当地人。199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以区区2000万美元购得谦比西矿权,曾被国际矿界认为是“问题买卖”,而当地工会则欢呼为“至少值2000个就业机会的福音”。煤矿并非赞比亚的强项,科罗马矿原本并非大矿,售价自然更“便宜”,从许建学的经历和背景看,他也不太可能付出过高的代价。
 
然而许建学们和当地工会、矿工和社区的蜜月,几乎从一开始就被打破:当地员工发现,中国人的管理比白人更严,生产节奏比白人更快,而工资却没有什么长进:据称科蓝公司普通矿工的月薪约合70美元,这跟当地另一些中资矿企比也属于较低的。
 
几乎从该公司的生产走入正轨起,管理层和当地工会的冲突就一直不断:当地工会一次又一次发动罢工、示威,通过当地人权组织投书路透社和《经济学人》杂志,指责科蓝公司待遇菲薄,忽视安全生产,他们自2006年起历次罢工所提出的指控,包括工资待遇低,劳动保护措施缺乏,管理简单粗暴,以及习惯使用短期合同,而非工会所要求的长期雇佣待遇等。
 
而科蓝公司管理层则多次反驳,称“工资、安全保护等方面符合要求”,且反过来指责一些矿工和工会组织“破坏设备”、“阻挠生产”,当地警方“拉偏架”等。
 
中国在赞比亚的矿业开发在当地一直受到许多争议,谦比西铜矿2005年发生过导致50名矿工死亡的矿难,后来演变成2006年的大选政治风波;2008年3月,谦比西冶炼厂还发生扣押中国经理、焚毁办公室的工潮。
 
中资企业在赞比亚的经营、开发方式,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一些矿企以当地人劳动效率低下、不好管理为由,大量从中国国内招募中国籍工人;一些矿企(也包括其它中资企业)将国内的“土规矩”带到赞比亚,对厂房、宿舍采取“铁锁把门”的封闭措施,对当地员工采取强制加班的办法。
 
这些做法有些属于观念问题,有些则的确和当地劳动力的状况有关,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一些中国投资者高高在上,不屑了解当地舆情,研究和采取当地人能够接受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而是单纯“以我为主”,只求自己高效、方便,碰上管理问题就一味搞封闭、高压,碰上效率问题则单纯靠加班、奖金刺激,且对民俗、宗教习惯等不管不顾,而当地人普遍对固有的生活习惯、节奏感到满意,对宗教、家庭观念更加重视,出发点不同,沟通又不畅,后果可想而知。
 
此次出事的科蓝公司在某些方面做得其实比另一些同类中资民营企业要好一些,如他们的一线工人以当地人为主,2004和2006年也两次普遍加薪,但在另一些方面则似乎更遭反感,如他们的安全生产状况较差,管理层态度也更粗暴,据熟悉情况的当地朋友介绍,这一方面和这家公司是“土生中资”、本身实力并不强大,老板精打细算惯了,另一方面,老板许建学崇拜毛泽东思想,迷信“层级管理”、“军事化管理”,且常年在首都卢萨卡办公(据《经济学人》2006年10月第四期介绍,他在卢萨卡的办公室悬挂毛泽东像,并一直使用中国日历),这里距矿山有325公里之遥,在交通不便的赞比亚,这段距离足够让很多事变得不可收拾。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