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上世纪80年代国共两党的秘密谈判为何突然中断? >> 阅读

上世纪80年代国共两党的秘密谈判为何突然中断?

作者:东 辉 来源:《文史精华》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3日 点击数: ( 字体: )

 
【导读】1987年9月,沈诚又一次赴台北,探视久病不愈的蒋经国。病榻之上,蒋经国告诫沈诚:“我正研究他们来的那封信的处理问题。信已给老夫人(宋美龄)看了,她表示好好研究一下再作决策。”
 
 
1983年4月,邓小平和廖承志共商统一祖国大计。同年6月,邓小平提出中国大陆和台湾统一的设想,台湾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持下,一系列开明的对台政策相继出台,给台湾国民党当局以巨大冲击。对此,国民党主席蒋经国也感受到了,并在其生命历程的最后10年里一直关注着两岸统一大业,使两岸关系有了重大突破。
 
  暖风频吹:武力对抗在两岸悄然消失
 
  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长期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敏感的人们发现,已喊了30年的“解放台湾”的口号正悄悄地从新闻媒体中消失。197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文艺评论家江藤淳时指出:“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对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同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再次表示:“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1978年12月16日,中国政府就中美建交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新的对台政策:“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一贯政策是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我们希望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咆、海外侨胞,一起为祖国统一大业继续做出贡献。”这段答记者问的重要性,就在于中国政府第一次在正式公开场合没有使用传统的“解放台湾”的提法,反映了大陆对台政策即将作出重大调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共产党纠正“左”的政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眼光来面对历史,客观评价与国民党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推动国共第三次合作。为了贯彻全会对台政策变化的新精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79年新年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具体地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以结束两岸持续30年的军事对抗;两岸通航、通邮和发展两岸贸易的“三通”思想;对台湾当局的唯一要求是去掉“中华民国”的旗子等。1月13日,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会见日本参议院井廉议长时,详细地解释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目的,并再三表示:“为了完成台湾同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大业,我们愿意同台湾有关方面,包括蒋经国先生在内进行商谈,愿意同台湾展开各方面的来往,结束目前这种隔绝状态。”
 
  1981年9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由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关于台湾的重要讲话,即著名的“叶九条”。他真挚地表示:“我们希望国民党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的立场,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同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祖列宗争光,为子孙后代造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新的光辉篇章!”《告台湾同胞书》和“叶九条”发表后,广大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做法表示欢迎,要求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对中共的和平举动予以积极响应,结束两岸军事严重对抗状态,走向统一。许多台湾同胞认为中共的政策是宽厚的、具体的,照顾到台湾各方面的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台湾媒体和民众表示,国民党对谈判不必“深闭固拒”,国共和谈不失为国家统一之手段,“不妨一试”。
 
  面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方针,国民党当局也悄悄更改了对大陆的方针。1981年3月29日至4月5日,国民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蒋经国主持大会通过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强调“建设台湾与统一中国是不可分的,惟有建设台湾,才能实现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也惟有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才能使台湾永远保持安定与进步”;并要求国民党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三分敌前,七分敌后”和“以政治为前导,以军事为后盾”等为最高指导原则。这次大会显示国民党已经放弃了武力“反攻大陆,复兴建国”的大陆政策,并针对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将其大陆政策调整为以“实现三民主义”的和平方式“统一中国”。蒋经国并多次宣称“中华民国统一大陆的主要凭藉是三民主义而非武力”,“光复大陆并非要靠军事手段才能实现,这完全是一个政治问题”,统一“将不是由武力完成,而是由政治、社会和经济方法来达成”。
 
  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平统一台湾思想的逐渐成熟,武力解放台湾的口号被代之而起的开展“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台湾的务实政策所代替。与此同时,国民党在中共和平统一方针政策和岛内外形势的影响下,也开始调整其大陆政策,放弃了武力“反攻大陆”的方针,从而使两岸关系结束了30年军事对抗的局面,进入了和平对峙时期。
 
  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1981年10月9日召开规模宏大的纪念大会。会议召开之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发函邀请蒋经国、宋美龄、蒋纬国、何应钦、陈立夫、张学良以及其他台湾各界人士参加纪念大会,请他们回大陆和家乡看一看,并明确表示:蒋经国等先生来大陆和故乡游览时,“愿意谈谈心当然好,暂时不想谈也一样欢迎”。
 
  在应邀与会的人士中,有一位来自香港的新闻界人士沈诚最为显眼。他当时虽是《新香港时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但却很有台方背景。沈诚是蒋经国的同乡,曾在蒋经国于抗战时期苦心建立起来的青年军中任师长,少将军衔,到台湾曾担任蒋经国的机要秘书,与小蒋渊源很深。退职后到香港办了一家《新香港时报》,此次亦在应邀参加纪念辛亥革命纪念大会的嘉宾之列。但由于自己的特殊背景,沈诚对是否去大陆一度犹豫,后专程去台湾,向蒋经国当面请示机宜。蒋经国对沈诚此行“既不鼓励亦不禁止”,实际是同意沈诚去北京,而且还嘱托沈诚一定要代他到溪口老家看看,“最好能拍一些现场照片”。
 
  沈诚到了北京后,受到了热情接待,并被安排到溪口一游,拍到了蒋介石故居和祖宗坟墓保护完好的大量照片。他在北京逗留期间,还受到了叶剑英委员长的接见。叶剑英同他探讨了国共和谈的可能性,并要他向蒋经国转达中共的和谈诚意。随后,邓颖超也接见了沈诚,探讨国共和谈问题。沈诚熟知蒋经国的态度,在回话中“暗示今天台北的气候,还不是谈判时机”。
 
  尽管蒋经国坚持“偏安拒和”的政策,但邓小平、陈云等中共领导人却在各种场合表达了举行国共和谈的愿望:认为现在“两边虽然吵架,但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的立场。在这一点上,我们两边是一致的”,“将来我们这边的老一辈人不在了,接我们班的人仍然会坚持这个立场,并且能够坚持下去。但他们那边的老人不在时,接他们班的人是否会坚持这个立场;如果坚持,客观上是否能坚持住,这些就很难说。因此,要趁我们这些老人还在的时候,早做打算,果决心,先把国家统一起来”。这些发自肺腑的话,果被台湾以后的政治变局所证实。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