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后人忆史:民国总理赵秉钧死于中风 与宋案无关 >> 阅读

后人忆史:民国总理赵秉钧死于中风 与宋案无关

作者:董建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点击数: ( 字体: )

 
 
赵耀民向笔者展示了赵纯佑记述的有关赵秉钧与宋案及其死因“真相”的信函。
他们认为现行流传史料对此多是穿凿附会,以讹传讹。
 
  死于中风,并非为袁世凯毒死
 
  对于赵秉钧的死因,坊间有多个版本,但都认为是袁世凯所为,其买通赵秉钧的厨人在饭中下了剧毒,以杀死宋案人证。
 
  上海《申报》当时曾报道:“总统府得电,都督赵秉钧今早八时痰厥,十二时死。据今日路透社电,谓赵秉钧于昨夜患病,今午去世……赵秉钧固于中国政局有能员之称者也。当去年初任总理之时,颇能内外因应。及至宋案发生,而所谓能员者,竟一时窘于其能员而为人所窘……广州治盗极严之李世桂及张家宝(译音)二人近皆中毒而死,其毒无色无味,于二十四小时内发作,故信赵亦死于此毒云。”
 
  赵纯佑在1998年5月1日写给赵耀民的信中曾谈及此事:“至于死因更是众说纷纭。有说中毒的,有说厨人置毒的,有说派医投毒的,有说役者投毒的,有说在葡萄中进毒的,有说吃蛤士蟆的原故,有说是吃羚羊角的原故,有的说摔倒床前口吐白沫,有的说倒在厕中,有的说死在督署(赵秉钧死前在天津任直隶都督兼民政长),其实是死在家中床头内侧。”
 
“先祖卒于1914年2月27日,实为2月26日亥(时)末子(时)初,应为阴历二月初二。因督署秘书长于27日始电报袁总统,原电谨称‘腹泻头晕,厥逆扑地’,并无七孔流血而死。后人作传,妄加枝叶,引人猜疑袁(世凯)因涉有加害之嫌,指为北洋集团离心之始。其实他是死于中风,即今所谓脑溢血,倒卧于内寝室床头侧旁,这是当时家属亲见,并无吐血情形。”赵纯佑在1998年5月20日给汝州族人的回信中说。
 
袁世凯“怆怀良佐”
 
  赵秉钧出身寒微,早年投靠到左宗棠的部下和李鸿章门下,后以其“才长心细”为袁世凯所赏识,由警政起家,职位渐升。清政府先后授其巡警部侍郎、民政部侍郎、袁世凯内阁民政部大臣,民国成立后陆续担任内务部总长、国务总理等职。
 
  章士钊在《书赵智庵》一文中曾言:“辛亥逊位诏之如期发布,都恃智庵此一机密路线,项城(袁世凯)坐享其成而已。当时北洋基层干部,俱认共和之成,智庵功莫大焉,第一任内阁总理,非渠(他)莫属。”
 
  赵秉钧死后,袁世凯当日即颁布命令:“直隶都督陆军上将赵秉钧,器识深沉,经猷宏远,扶躬正直,莅事忠诚……功在吾华……着照陆军上将例,从优予恤,并给治丧费一万元。派荫昌前往致祭,以示笃念元勋之意。”
 
  袁世凯除派遣陆军上将荫昌、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先后两次赴天津致祭外,还委派他的儿子袁克文专程前往治丧。此外,袁世凯还命人在北京和天津两地为赵秉钧修建祠堂以示纪念。
 
  当时,前往赵家吊唁的军政大员共送挽联一千余幅,可谓哀荣至极。其中,袁世凯手书的挽联为:弼时盛烈追皋益,匡夏殊勋懋管萧,横批是:怆怀良佐。
 
  袁世凯称帝后,又追封赵秉钧为一等忠襄公。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