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真正的名士章太炎:为政治而狂,为国家而癫 >> 阅读

真正的名士章太炎:为政治而狂,为国家而癫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原题:佯狂未必不丈夫——章太炎:百年来最狂放不羁的国学大师)
 
 
“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章太炎
 
章太炎风骨棱棱,意态轩昂,颇有俯视群流不可一世之概,他的疯是出了名的,癫是出了名的,狂也是出了名的,而他的奇异之处又远远不止于疯、癫、狂三味。他的学问淹通博洽,造诣精深,是灵光岿然的国学大师,《訄书》、《小学答问》等煌煌名著,绝非普通疯子所能结撰。现代作家、教育家许寿裳在《章太炎传》中评论章氏的学问,甚高而中肯:“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批判文化,独具慧眼,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文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莫不察其利病,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千载之秘,睹于一曙。’这种绝诣,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个人,所以称之为国学大师。”然而章太炎更喜欢别人称他为革命家,只要前脚迈出书斋,说话行事,他就恣睢放纵,常常会做出些令“高级食肉动物”极端头痛和心惊的事情。章太炎“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他有包天巨胆,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族人将他开除出宗祠,他曾七次遭通缉,三次被幽囚,其勇毅精神却至死不挠。他想鸣就鸣,想吼就吼,想骂就骂,想咒就咒,图求的是那份回肠荡气、酣畅淋漓的痛快劲。
 
我们细读章太炎的《民国光复》和《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录》二文,即可知他排满反清的民族革命思想从少年时即已养成。他曾听外祖父朱有虔谈及明末清初大学者王船山所持的华夷之论——“国之变革不足患,而胡人入主中原则可耻”,“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与之俱亡”——心中大受触动。稍后,他读到稗史《东华录》,其中载有雍正、乾隆两朝戴名世、曾静、查嗣庭、吕留良等人惨遭灭族的文字狱,更痛切地感到“异种乱华,是我们心里第一恨事”。为此他愤然发表石破天惊的言论:“明亡于满清,不如亡于李自成,李自成非异族也。”在当时的语境下,他敢讲这样的“疯话”,不仅需要一股子狂劲,还得有十足的勇气才行。青年时期,章太炎不去应试,不汲汲于功名,决心做个“汉族完人”,此举在当年极为不易极为罕见。后来,他振笔撰作《讨满州檄》,历数满清专制帝王十四宗罪(诸如焚书、屠城、制造文字冤狱等),即根源于他内心积郁多年的民族情感,既包含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也有对那些被虐杀的先辈的哀矜。
 
说来难以置信,章太炎天不怕,地不怕,单怕一人,这人既非凶神,也非恶煞,而是两湖书院的山长梁鼎芬。清末时,洋务运动领袖、湖广总督张之洞倡办《楚学报》,延聘梁鼎芬为总办,章太炎为主笔,可是前者为保皇党人,后者为革命党人,两只好斗的“蛐蛐”同钵,自然有一场武戏可看。有一次,梁鼎芬问章太炎:“听说康祖诒(有为)想做皇帝,有无此事?”章太炎冷笑一声,回答道:“我只听说他想当教主,没听说他想做皇帝;其实人有帝王思想,也是常事;只是他想做教主,未免想入非非!”梁鼎芬闻言大骇。章太炎还交出一篇更惊世骇俗的“作文”——洋洋洒洒六万字的《排满论》,其赤裸裸的“民族革命”思想触目惊心。梁鼎芬审读此文,犹如大粪浇头,简直怒不可遏,他狂呼“反叛反叛,杀头杀头”,令人用轿棍将章太炎饱揍一顿,轰出报馆。若不是怕连累恩主张之洞,梁鼎芬必定穷追猛打,将这件事酿成大狱。此后,在一些辩论场合,口舌敌不过章太炎的人便总是掐准时机,在自己即将落败时立刻使出屡试不爽的撒手锏,喝一声“叫梁鼎芬来”,十有八九,章太炎会大惊失色,高挂免战牌。
 
1895年,章太炎加入由康有为、梁启超牵头组织的强学会,交纳了十六块银洋的会费。他还对保国会(1898年由康、梁发起)隐含的宗旨——“保中国不保大清”——表达过激赏之情。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蜕化为彻头彻尾的保皇党,章太炎即与之分道扬镳。1903年5月,他在《苏报》上发表了义正词严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径称“非种不锄,良种不滋;败群不除,善群不殖”。尤为惊世骇俗的是,他戟指着光绪皇帝(此时已被幽禁在北海瀛台而自身难保)霉得发乌的鼻梁(肯定不是酒糟鼻),忿然骂道:“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铤而走险……”他还骂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不过先帝一遗妾耳”,只知吸食黎民之膏血,戕残国家之元气,别无能耐。西汉灌夫骂座,豪气虽高,怎及清末“章癫”语惊天下?结果,他因文贾祸,当避风头而不避,说什么“革命流血起,流血自我起”,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节概。好个邹容,本已匿迹于上海虹口一所天主教堂,可保安然无恙,但他义薄云天,接到章太炎在狱中相召的书信,即刻走出匿身的租界,径直去上海警察局自首,陪师友同作苦囚。章太炎作诗《狱中赠邹容》,气调壮烈:“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邹容原想,蹲几年西牢又如何?只要留得大好头颅不被斫去,就不愁等不来再度布阵开战的日子。可惜,一年后,这位刚满二十岁的天才青年,即瘐死于狱中。章太炎于苦役之余,朝夕研诵《瑜珈师地论》,深悟大乘法谛,虽悲苦万端,精神却能屹然不倒。
 
另有一事不可不提,慈禧七十大寿时,举国阿谀,章太炎撰写的寿联却充满刻骨的讽刺意味,其词为:“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全逢万岁祝疆无。”章癫的这副寿联将慈禧的主要“业绩”一一罗列,可谓入骨三分骂亦精,令那位祸国殃民的女独裁者好生没趣,却令天下人拍手称快。
 
徐锡麟之弟徐仲荪如此评论章太炎:“其处世也,有威武不屈之概;其持身也,有独立不惧之神。”诚然,章太炎对于首脑级人物从来就缺乏起码的敬意,而且抱有深刻的敌意。他讥讽政客,嘲骂强梁,略无隐讳,往往一座皆惊,闻者为之变色。其寸衷所执,三军不能夺,万夫莫能撼。他在清末骂光绪,骂慈禧,骂自己的恩师俞樾,并作《谢本师》一文,宣告与之断绝师生关系,闹得狂名满天下。令章太炎始料不及的是,待到他老境颓唐,民国十四年(1925年),其门下弟子周作人也抛出一篇《谢本师》,公开宣布与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由此看来,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也是不可以随便滥用,甚至胡乱发挥的,否则就会变成中国版的“吾爱真理,吾必灭吾师”,一路恶性循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章太炎在民国骂孙中山,骂袁世凯,骂蒋介石,骂汪精卫,骂吴稚晖。骂得他们个个老羞成怒,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他与孙中山交恶,说来话长,最早的起因是:1907年,日本政府接到清政府的外交照会,依循惯例,将革命者孙中山驱逐出境。但日本政府预感到孙中山将来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一哥”,这样蛮横粗暴地对待他,不甚妥当,于是由外务省赠给程仪(路费)五千元,此外,东京股票商铃木久五郎馈赠一万元。孙中山认为对方以礼相待,却之不恭,且革命活动正待吸纳经费,他便悉数笑纳。这件事孙中山自作主张,未曾知会同盟会同仁,难免被人怀疑其中另有猫腻。章太炎当时正主编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经费左支右绌,听说孙中山私底下收受黑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将孙中山的肖像撕下来,批上一行字——“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撤去”——寄给远赴南洋的孙中山,坚决主张罢免孙中山的总理之职,由黄兴继任。孙中山的态度很奇怪,对此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始终保持缄默。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是章太炎的至交好友,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亲笔起草了《七省同盟会意见书》,历数孙中山十九条罪状,将排孙情绪煽至沸点。章太炎在集会上说:
 
孙文自欧洲来到东京,囊空如洗,一文莫名,所有日常生活开支,概由同盟会同志捐献供应。而今孙文得自日本当局馈赠一万五千元,以自动离境为交换条件,事前事后,本会毫不知情。孙文如此见利忘义,不自珍惜志节,不愤发艰苦卓绝情操,接受了污染渗透的赠与,使本会大公无私的号召力,蒙受毁损的阴影,殊感莫大遗恨!为挽救本会开创之士气与信赖,拟请孙文引咎辞卸本会总理职。
 
由于黄兴不肯接受众人的推戴,并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说服劝解工作,“倒孙风潮”最终得以平息,但章太炎从此对孙中山左看右看都看不顺眼。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章太炎对孙中山的观感更差,他指责孙中山妄谈主义,徒擅空言,“任用非人,奸佞在位”,实行一党专制,身边完全被一群阿谀奉承、追名逐利之徒所包围。1912年1月14日清晨,陶成章在上海法租界的广慈医院遭到暗杀,竟然是陈其美指使其手下蒋介石所为,陈是孙中山亲信无逾的心腹爱将,章太炎的愤怒自然而然直指孙中山。其后,广东都督陈炯明下令杀害光复会的三位重要成员许雪秋、陈云生、梁金鳌,更令章太炎震怒无比,陈炯明是孙中山最为倚重的将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章太炎看来,必为孙中山所指使。只因政见稍有出入,同盟会的大人物不仅铲除异己,而且对同一阵营的战友不惜痛下杀手,事实俱在。尽管孙中山致电陈炯明,严词痛责,章太炎也难消心头之恨。
 
南北议和时,章太炎在心中反复权衡,能上他的大秤的,只有一个人,这人不是孙中山,不是黎元洪,不是黄兴,而是袁世凯。乱世造英雄,如果说袁世凯是奸雄的话,那么他最大的本事则是奸雄造乱世。章太炎一时眼花,硬是觉得举国之中只有袁某人具备凝聚民心、集合国力的通天本事。他的推断很简单:若不是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民国从何谈起?他认为袁世凯是 “一时之雄骏”,以名实归之,既顺应天意,又合乎人心。章太炎改弦易辙,实为狂性又发,他主张建都北京,与孙中山的意见完全相悖,凡是孙中山支持的他就反对,他现在只认这个理,九牛拉不回。四川革命党人在南京为本省烈士召开追悼会,孙中山出席致词,章太炎偏要选择这样的日子搅局,他寄赠的不是挽联,而是一副骂联:“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此地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章太炎此举既出格又犯众,立刻招致革命党人的群起而攻之。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5582个字符
作者:王开林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