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皇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地为何成谜 >> 阅读

皇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地为何成谜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宸妃谥号是清代妃子中绝无仅有的
 
  “(冬十月),己巳,追封宸妃为元妃,谥敏惠恭和。 ”
 
  这谥号大有文章。啥叫“元妃”?按照清朝典制,指的都是皇帝的第一位正妃。而宸妃却并不是皇太极娶的第一位正妃,在她之前,有钮祜录氏(后被追封为元妃)、乌拉那拉氏(追封为继妃)、孝端文皇后等,封海兰珠为元妃,足以见皇太极对她的深厚感情。至于“敏惠恭和”四个字的谥号在清代妃子的谥号中那是绝无仅有的,一般没有这么多字。
 
 宸妃曾葬地载门外
 
  宸妃于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病故于关雎宫,有史料记载,说她死后第二天,她的棺木由盛京皇宫东侧门出宫,被送到了城北地载门外五里的地方,安奉于临时搭建的芦殿之内。出殡的时候,皇太极亲自率领诸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的各级官员送葬,还有各个固伦公主、和硕福晋、和硕公主、多罗格格等,千余人的送葬队浩浩荡荡,哀声遍天,一直到了墓地所在。在宸妃死后三天,举行了火化仪式。
 
  此后宸妃的骨灰罐在芦殿暂时安放了两年之久,等到崇德八年二月初十才举行仪式正式埋入了地宫。而此时的皇太极已经疾病缠身、命不久长了。他没能亲眼见到爱妃被葬入地宫,只能派大臣代替自己前往。半年之后,皇太极驾鹤西去。
 
  据记载,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宸妃墓祭祀频繁,每月进行月祭,每年清明和岁末都举行大祭,朝鲜国王还专门派太监送来香烛礼物致祭。皇太极每次路过地载门外五里宸妃安息之地,都要痛哭失声、下马伫立,久久不能自己。
 
  一位妃子,能够得到皇帝的真心爱恋,能以26岁年纪嫁给皇帝却不失宠爱,能在死后得到皇帝的眼泪和深深怀念,在清代历史上恐怕只有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之妃董鄂妃能够媲美了。
 
  清官方史料为何有意隐晦宸妃墓所在?
 
  太宗于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在清宁宫与世长辞。昭陵也因此开始修建,为了安葬众妃子,不久,在昭陵陵寝西边修建了妃子园寝。
 
  而宸妃究竟有没有归葬妃园寝官书上根本没有记载。但清史专家李凤民认为,此事“颇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
 
  其一,若宸妃墓依然在地载门外原地未动,那么按照清代典制,妃子墓要称为“园寝”,肯定要按照园寝制度增建一系列建筑,然而,史书上根本没有查到地载门外五里有宸妃园寝,这表明,宸妃墓早就不在地载门外了。
 
  其二,按照明清陵寝制度,凡是比皇帝先死的妃子,一般不单独修建妃子园寝或者后陵。宸妃也应该一样,这样才能解释宸妃墓从地载门外五里消失的原因。
 
  其三,《清实录》《大清会典》等明确记载,宸妃葬在昭陵贵妃园寝。昭陵贵妃园寝全称是“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康熙十年玄烨冬巡祭祖,首次祭祀宸妃园寝,乾隆八年九月癸卯,派遣官员到“宸妃、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并公主园寝”祭祀,这就表明,宸妃不仅是葬在妃园寝中,更是妃园寝的首位人物,这与她的地位也相符。
 
  其四,从嘉庆朝起,《清实录》对妃园寝的称呼发生了重要改变,也就是不再叫“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而是改叫“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园寝”。道光年间的《清实录》也延续这一称呼,这是对宸妃有意进行隐晦,原因是什么不太清楚。但是按照传统,这位懿靖大贵妃似乎确实要比宸妃更有资格一点,因为宸妃虽然受到皇太极的宠爱,但是她的儿子早夭,而懿靖大贵妃的儿子叫博穆博果尔,被封为“襄亲王”。因为这种有意隐晦,导致官书中对宸妃墓地的记载变得无从可考。
 
  那么,为何要故意隐晦宸妃呢?这很有可能是后代皇帝不想宣扬这种被过于专宠的后妃,具体原因恐怕只能坐着时光机倒流回去问嘉庆了。
 
  宸妃墓在不在老鹳堡子?
 
  铁玉钦的论文《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是这样说的:“据史料记载, 在元妃薨逝后, 皇太极多次出猎叶赫地方和蒲河,回来的时候, 都要到元妃墓上恸哭 、奠茶酒, 其出行路线都是出地载门小北门, 斜而向东北行,沿今天的榆林堡、大洼而至蒲河, 或再向东北经莲花池、二井、后腰堡而达叶赫地方。这条路线上, 必然要经过元妃墓地之所在--老鸹堡子一带, 从地理位置上看, 是合情合理的。综合我们的调查可以认定今沈阳市大东区辽沈环卫所, 即是宸妃墓地, 当无疑问。 ”
 
  不过清史专家李凤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从前的老鸹堡子也就是今日的老鹳堡子并不是宸妃墓地,而是二等子明安墓地。
 
  明安,也是和孝庄、宸妃一个姓,姓博尔济吉特氏,他是蒙古科尔沁部酋长之一,他归顺了努尔哈赤,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
 
  李凤民说:“明安之墓的记载有很多,其中以《陪都纪略》最详细,这本书记载,二等子明安之墓在城北四里老鹳堡子,这些记载和《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对宸妃墓的考证有下面三点相似之处,一是地址相同,均是老鹳堡子(老鸹堡子),二是坟主姓氏都相同,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三是看坟人相同,都是吴家人。四是碑的数目相同,都是一甬。所以,所谓宸妃墓不过是二等子明安墓的张冠李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5433个字符
作者:张珺 来源:辽沈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