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后如何发挥政治“余热” >> 阅读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后如何发挥政治“余热”

作者:夏 炎 来源:《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0日 点击数: ( 字体: )

海瑞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历史上有一些人,不当官了,却还依旧为民请命,为国效忠。还有一些人,告老还乡后的“余热”、“余威”简直要把乡里乡亲烤焦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日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古代,大部分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官员虽然身退,却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凭借着个人能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一些功臣退休后,依然得到朝廷的重用
 
在官员退休的问题上,历朝历代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一些年老的功臣,一般来说是不会轻易让他退休的。如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曹魏老臣王祥、郑冲屡次请求退休都得不到允许。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初,江东老臣纪瞻也是多次提出退休申请,直到王敦之乱平定后,才批准回家养老。不让老臣退休,一方面是当时皇权对世家大族的倚重,同时,也是朝廷希望以这些老臣作为百官表率、稳固政权的一种措施。
 
但是,从伦理道德上讲,如果不让一个年迈的人退休的话,似乎不符合“养老”的传统美德。于是,历朝便想出了一个既批准你退休,同时还能让你继续发挥余热的办法。
 
西汉初有一个人叫冯唐,曾任楚国的相,退休后一直赋闲在家。一天,他突然接到了刚刚即位的汉武帝的诏书,竟然是让他回朝廷做官。当时冯唐已经90余岁,让一个动都动不了的老人当官,真是可笑至极。这位冯老自然是婉言谢绝,但对皇帝的眷顾之情却是十分感动。
 
类似的事例还有北宋真宗时的苏冕,到了70岁的退休年龄便主动退休,到九华山当隐士去了。由于北宋官员的待遇非常高,许多该退休的人都赖着不走,从而导致官僚队伍渐趋膨胀,行政效率低下,因此当时许多官员经常被列入勒令致仕的名单之中。但对于那些勋劳老臣,皇帝却可以破例,绝对不舍得让他们轻易退休。同时,北宋朝廷还出台了一个名为“落致仕”的规定,即退休后还可以复出。这一规定对于那些渴望发挥余热的退休官员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苏冕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便自觉退休,因而得到了真宗的大加赞赏。真宗欣喜之余,便赋予了苏冕一个权力,即可以再次入仕。不过,苏冕自觉年事已高,便谢绝了皇帝的美意。
 
冯唐、苏冕虽有发挥余热之心,却已力不从心,都放弃了复出的机会。但是,还有一些退休老臣愿意继续发挥余热,再次复出。西晋的刘寔官高爵显,惠帝末年以年老为由退休。但是,怀帝即位后,竟然让刘寔再次出山,任太尉一职。已经90岁的刘寔上表推辞,皇帝没有批准。就这样,这位将近百岁的老人竟然每天上起班来。两年后,怀帝才在大臣的劝说下,再次让刘寔退休养老。还有一位刘毅,武帝时70岁退休,但不久又被任命为青州大中正,主持地方的选举工作,不得不佩服这些老人的工作热情。
 
唐代名将尉迟敬德50余岁便申请了退休,唐太宗挽留不住,便给了退休后的尉迟敬德一个“朝朔望”的礼遇。所谓“朝朔望”是指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可以参加朝会,象征着国家不忘有功之臣。随后,太宗又命人将尉迟敬德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以示不忘旧臣。不过,唐太宗的这种“不忘旧臣”可并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了行动。在征伐高丽的战争中,太宗竟然命已然退休的尉迟敬德再度出征。敬德也不辱使命,打了个痛快仗。班师回朝后,敬德再次退休。
 
唐代还有一位名将李靖,60多岁的时候以脚病为由要求退休,太宗深受感动,认为李靖不贪富贵,知足识大体,可以作为满朝文武的楷模,于是便批准了他的退休请求。不过,为了优待老臣,太宗下旨:“如果脚病稍好一些,可每三天到中书门下一次平章政事。”实际上是允许李靖以退休官员的身份参与朝政。从此,“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荣誉头衔便成为唐代中后期宰相的加衔,被广泛使用。然而,仅仅加一个荣誉衔还不够,唐太宗还是舍不得李靖退休,便在此后对吐谷浑的战争中,再次起用了李靖为帅。李靖不辱使命,打了个大胜仗。
 
闲不住的海瑞
 
还有一类退休官员,他们并没有接到中央请求复出以及作顾问的邀请,但是他们依然关心国计民生,继续发挥着余热,为国家、百姓做出了一些有益的事。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曾经出现过一个被时人称之为“五老会”的团体,实际上就是五位退下来的老臣组成的联谊会。这五个人分别是太子少师致仕杜衍、太子宾客致仕王焕、光禄卿致仕毕世长、兵部郎中分司朱实和尚书郎致仕冯平。这五位退休的老臣的年龄加起来有四百多岁,可谓高龄退休集团。但是,他们表面上经常饮酒吟诗作乐,实际上却仍然密切注意着时局的进展。其实早在唐后期,便出现过以白居易为首的洛中九老会。宋初的李昉等九人退休后,也仿效白居易的做法,成立了九老会。神宗时,司马光、文彦博等人退休后还曾经组成了一个十二老会。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退休老人集会,实际上都是这些官员在退休后的一种政治诉求。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