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后如何发挥政治“余热” >> 阅读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后如何发挥政治“余热”

作者:夏 炎 来源:《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0日 点击数: ( 字体: )

 
明初,有一些退休官员曾经自觉自愿为朝廷做事,如舒唐曾将从东南沿海各地招募的两万多名水夫送到京师。一些退休的武将们还曾经协助朝廷在广东训练边防军以防倭寇。刘基退休后,即使在病中仍然关心朝廷大事,嘱咐其子在他死后将其秘密写就的《天文书》进献给皇帝,以便皇帝治国参阅。桂彦良退休后,也向朱元璋进献了《太平治要》十二条。
 
明代最著名的闲不住的退休官员当属海瑞。海瑞从应天巡抚卸任后,回到了老家琼山,过起了退休生活。然而这位海刚峰就是闲不住,在退休的16年中,仍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做出了一些大事。海瑞虽然当过几任官,却没有留下什么积蓄,为了维持生计,他找到了一个替人撰写文书的活儿。实际上,海瑞是想通过为别人写文章来阐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他从来不会写那些浮夸务虚的文字,而是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果一个官员真是为百姓做事,并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就会极力歌颂。如果是贪官污吏,他也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抨击,海瑞在字里行间中表达出自己对政治时局及百姓生计的关心。
 
海瑞退休期间,还曾经给当时的宰相写信,发表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抨击舞弊行为。当海瑞得知首辅张居正的儿子要参加科举考试时,竟然给张居正写了封信,劝他不要以权谋私。当然,海瑞的信不仅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为自己招来了一身祸事。但是,海瑞就是海瑞,即使身无一官半职,也要尽到一个爱国人士的政治责任。
 
此外,如果当地官员施行了不利于百姓的举措,海瑞竟然会出面干预。在他退休期间,琼州在全府进行了一次清丈土地活动。当时负责此事的官员叫唐敬亭,是个革新派,他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以里甲为单位的方法进行土地清丈,而是别出心裁,改为以每里百姓的粮籍作为依据进行清丈。同时,唐敬亭还经常变动清丈土地的期限。这些新政策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海瑞本人由于先前曾经负责过一些地区的土地清丈工作,认为清丈土地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对促进生产也大有益处。然而,当他听说了唐敬亭的新政策后,觉得如果按照这样的原则清丈土地,肯定会出问题。于是,海瑞以一介白身,找到了唐敬亭,劝说他不要这样做。唐敬亭心想,你一个卸了任的官,竟然和在任官理论,简直是无法无天。于是,他根本不听海瑞的劝说。海瑞得知后,十分生气,但是他没有放弃。经过数次努力,这次土地清丈工作最终还是按照原定政策执行。
 
百姓承受不起的“余热”
 
退休官员发挥余热,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利,可以说是古代退休制度的衍生物。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这种余热的发挥,然而古代还有一些退休后的官员回到故乡后,倚仗势力,压迫百姓,对当地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余热”是百姓们承受不起的。
 
宁成是西汉景帝时有名的酷吏,任济南都尉时,人们把他治理百姓的行为比喻成恶狼牧羊,他任关都尉时,又流传着“宁可遇到小老虎,也不要招惹宁成生气”的俗语。可见宁成为官的酷暴。武帝即位后,宁成遭到排挤罢官,卸职回到了老家南阳。没想到,宁成虽然退休,却丝毫没有改变酷吏的作风,扬言说:“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二千石的官,赚不到千万钱,就不要和别人比!”于是宁成继续发挥退休后的“余热”。他的办法是借贷了千余顷田地,再租给数千家穷人耕种。几年后,他竟然赚到了数千万家产。他还雇佣了一批人暗中调查当地官员的作风,从而抓住他们的一些把柄,达到控制地方的目的。当地人都认为宁成虽然退休,什么官都不是,却比郡守还要威风。这种“余热”是人们承受不起的。当然,横行霸道的宁成最终被新上任的南阳太守义纵所铲除,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明末首辅顾秉谦在党争中被迫退休后,在老家昆山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当他失势后,当地百姓数年的积怨瞬时爆发,竟然将顾秉谦的家抢掠并烧毁,顾秉谦仓皇出逃,可见这位退休官员的“余热”最终将自己的家产葬身火海。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历史小贴士
 
石碏:挽狂澜于既倒的退休官员
 
春秋时代有一位退休后也闲不住的人叫石碏。他是卫国的大夫,曾为国君卫庄公服务。庄公的妻子庄姜无子,从旁人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叫完,但没有立刻立为太子。然而,庄公并不喜欢完,反而宠爱一个妾所生的儿子叫州吁。石碏觉得此事不妥,多次劝谏庄公如果喜欢州吁,就应该立他为太子;如果不立,就不要过分宠爱他,否则会出大事。但是,庄公并没有听从石碏的意见。庄公死后,完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国君,他就是卫桓公。此时,石碏感到州吁与桓公的矛盾迟早要激化,一场祸事将在所难免。于是,石碏便向桓公提出了退休的请求,并得到了批准。
 
然而,退休后的石碏并没有过上终老山林的悠闲日子,而是始终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就在石碏退休后的第15年,州吁果然杀掉了卫桓公自立,而石碏的儿子石厚竟然是州吁的帮凶。石碏听闻此事后十分震怒,身虽不在庙堂的他却决心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卫国渡过难关。州吁虽然弑君自立,却得不到卫国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这时,州吁想到了石碏,认为他虽然退休,但其政治势力及影响却不亚于当年。于是便派石厚找到石碏问以安民之计。石碏认为这是个除掉州吁的好机会,便设下一个借刀杀人的计谋。他告诉石厚,如果州吁想取得百姓的信任,必须首先获得周天子的信任。现在陈桓公和周天子关系不错,你们可以通过陈桓公办理此事。州吁和石厚听从了石碏的建议,二人前往陈国去了。石碏立即给陈桓公写信,请其逮捕这两个判臣贼子。其后,陈桓公果然按照石碏的要求,扣押了州吁和石厚,并将其二人交给卫国处置。州吁立即被卫人诛杀,石碏也派自己的心腹家臣杀死了石厚。这样,在石碏的精心策划下,卫国的政治动乱终于被平息。可见,石碏即使退休了,却仍然心系国家,15年后依然势力不减当年,不仅新立的国君要聘他当顾问,就连其他国家的国君也愿助其一臂之力,这种退休官员挽救国家危亡的事例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左传》称:“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按照现在观点来理解,所谓大义灭亲,就是对犯罪亲戚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国法制裁。但从石碏杀子的过程来看,“国法”却被搁置一边,倒是他“设计”将儿子杀死。石碏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也是错误的。但事实上,石碏牺牲了一个儿子,换来整个家族的平安。他的子孙在卫国世代公卿,枝繁叶茂。他也成为石姓的始祖。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