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新楼兰计划”:是重建生态还是逆转历史? >> 阅读

“新楼兰计划”:是重建生态还是逆转历史?

作者:王 蕾 然 玉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9日 点击数: ( 字体: )

 
 
 
曾经28次深入罗布泊考察的地理学家、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现年76岁的夏训诚揭开了罗布泊和楼兰的神秘面纱。他表示:有一个新楼兰工程方案,准备提交给相关部门,楼兰古城或将以新的面貌重现世间。“新楼兰计划”将罗布泊纳入其中,从上游引水,在罗布泊旁形成一个新的淡水湖。但这一计划也引来质疑,华西都市报刊文称,“一段文明就此终结,另一段文明却朝气蓬勃。而后者更为自信,且野心勃勃。所谓‘新楼兰计划’,自恃能‘重建生态’,并借此逆转自然与历史。此等宏图大志,难免给公众一丝不安。”
 
“大耳朵”的形成过程,正是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夏训诚说: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分6个阶段,在“大耳朵”的图像中分为6个条带。白色的条带代表的是湖水强烈萎缩,快速结晶析出的盐分,暗色的条带代表相对较弱的萎缩,结晶析出的盐分较低。图为罗布泊地区一处沙漠的景色,这种沙漠以星月形沙丘著称。(图片来源:新华网 赵戈 摄)
 
 
 
 
 
一个王国为何会一夜之间消失?楼兰文明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为何罗布泊地区频现谜团?时至今日,这个震惊世界的历史遗迹带给人们的仍是一个个未解之谜。昨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夏训诚,走上成都图书馆“金沙讲坛”,为成都市民揭开了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
 
楼兰古城东有大面积农耕遗迹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位于现今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及其邻近地区,与汉唐文化密切相关。鼎盛时期人丁兴旺、车马喧闹,然而在公元4世纪,楼兰文化戛然而止。在长达一个世纪的罗布泊探险热中,大量珍贵文物流向国外。直到上世纪80年代,“罗布泊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这种无奈的事实依然如故。经过半年的筹备,1980年5月,中国科学家彭加木率领11人的科考队开赴罗布泊,副队长夏训诚因当时应邀到美国考察,而缺席了此次行动。
 
没想到,彭加木在科考探险时不幸失踪。为了继承彭加木遗志,在之后的20多年里,夏训诚先后29次深入“死亡沙漠”,在罗布泊科研领域发出了中国人的声音。为了纪念彭加木失踪30周年,夏训诚于今年10月16日第30次进入罗布泊地区,此次考察一直到11月15日结束。“这次我们行程6500公里,取得了很多重大发现,其中包括在楼兰古城之东发现了大面积农耕遗迹,因此可以认定这里曾经种植过粮食。”夏训诚说,在考古方面,在小河墓地西北,科考队员新发现了一处古城城墙遗址,建造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形成于北魏时期。
 
罗布泊地区就像一个大耳朵
 
“罗布泊地区干涸的形状,卫星照片上看起来就像一个大耳朵。”夏训诚说,通过几次考察以后发现,耳环是在湖水退缩的过程中形成的,就是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天湖泊在干涸过程中留下来的痕迹。这张大耳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具体时间就在20世纪60年代初4—5年的时间。”夏训诚说,现在对“大耳朵”的研究,仍在继续深入。此次,中央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罗布泊镇,安装了3个自动气象站,发现罗布泊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则超过4800毫米以上,曾几次用仪器测到空气相对湿度为零的记录。因此,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关于楼兰古城的消亡,一个是丝绸之路后来走海上,不走陆路了,路断城空是一种说法。”夏训诚说,第二种原因是水断城空,水流到哪里,哪里就变成绿洲,水离开哪里,哪里就是沙漠。因为它处于塔里木湖下游,支流变动很大,水系断了,城里的人就跑掉了。从罗布泊湖心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和微量元素及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分析,可将近万年罗布泊环境变化划分出8个阶段。其中,在公元前3400年—公元前2200年,为罗布泊演化过程中一次重要干涸事件,当时东西湖全部干涸,形成了小河墓地与楼兰古城之间人类活动的缺失。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