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80后”史学家袁伟时:死不改悔的乐观主义者 >> 阅读

“80后”史学家袁伟时:死不改悔的乐观主义者

作者:张力奋 来源:FT中文网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应胡舒立之邀在广州中山大学讲课。席间,她谈起中大的退休教授、史学家袁伟时先生,说他过几天就80大寿了。袁先生退休前在哲学系执教,但其学术志趣却在清末民初和中国近代思想史。在中国知识界和传媒界,他的文字和观点时常引发剧烈反弹,甚至酿成公共事件。
 
  去年底,胡舒立离开《财经》杂志,另辟《新世纪》。她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职位: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和设计学院院长。上任不久,她去袁伟时家拜访,请他出山,为她的本科生上“中国近代思潮”,补读历史。这是袁教授1996年正式退休后,15年间,第一次重回讲坛正式授课。每周三个学时,讲满两年。
 
  离开广州前,我跟袁家打电话,想访问他。他一口答应。近20年,中国的知识界,虽不活跃但故事不少。袁伟时一直颇受关注,是个“争议”人物。2006年1月 11日,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下属《冰点》周刊,因发表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长文,对中国近代史若干重大事件的解读有异于官方版本,《冰点》被令暂时停刊整顿,主编和副主编辞职。
 
  在中大校园,袁伟时已待了半个世纪。老先生的作息,似乎很规律。午睡时间,雷打不动,习惯把家中的电话机给挂了,免得外界打扰。他先迎我到客厅入坐,而后进厨房泡茶。他穿了件深蓝色的拉链夹克衫,深色裤,一双黑皮鞋擦得锃亮。听舒立说起,前不久,老先生晚上给学生上“中国近代思潮”课。讲坛上那把椅子有些年纪,不结实。坐着坐着,架子散了,快80的袁先生一屁股就摔地上了。听说,他的学生助理当时脸刷白了。袁先生自己爬起来:“没有事。继续上课”。
 
  我问起他上课跌跤的事。他哈哈一笑:“我给他们本科生上第一堂课时,先自我介绍说,你们是90后,我是80后!”脸上,写满了老顽童的得意和满足。听学生说,每周选修或旁听袁先生的课,大教室总塞满了学生,常有300多号人。有时,窗口地板上也占满了。
 
  “一些学生听了我的历史课,觉得很困惑。他们跑来问我,为什么你讲的历史,与我们以前学的那么不同?!我们到底应该相信哪个版本呢?”袁伟时说。
 
  这几天,袁家的电话铃比往日更频繁。指着茶几上那捧紫红色的99朵玫瑰花篮,袁伟时笑着。1931年12月15日,他出生在广东兴宁。再过几天,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他就80了。他出生那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已过去整整20年。而这场百年来褒贬不一的革命以及中国坎坷的宪政之路,成为袁伟时后半生最重要的学术使命。
 
  “我80了,大家想为我祝寿。我说,庆祝生日没有多大意思,还是开个学术研讨会,讨论一些问题”。于是,一些学界朋友就开始筹备一个“20世纪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研讨会。不过,两个星期前,广东省社联一位官员找到筹办研讨会的广东人文学会负责人,很客气拿出一个文件。他说,根据规定,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必须报请宣传部批准。因这次会议很多学者来自外地,属于全国性学术会议,得事先报批。人文学会负责人当堂表示,既然这样,研讨会我们就不办了。“
 
  袁家的客厅,并不大 ,挂了两幅字。一幅是启功先生所赠,题的是杜牧的诗。另一幅是广东书法家尚涛的墨迹,上面16个字:虚能养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我们都是一等良民,奉公守法的。既然有关部门说了要审批,那么这个学术研讨会就不开了,就改为袁伟时生日庆贺会了。法律并没有禁止做寿啊!”。袁伟时摆摆手。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