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观点交锋>>正文内容
千万别再跪政府那帮“孙子”了 >> 阅读

千万别再跪政府那帮“孙子”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图片与文章无关 )
 
 
3月,西南大旱,禾木荒芜,千里赤土。焦渴中,广西河池市兰木乡15位古稀老人跪在山道上,请求政府修路。目前,他们每日需往返12公里至24公里,到供水点挑水度日。
 
当地政府旋即回应,老人们是“刁民”,下跪事件是精心策划,不过政府“宽宏大量”,不予追究。下跪老人则称,下跪决非策划,乃是自愿行为,纯属一时情绪爆发。
 
追究事件是否策划,并无太大意义。由此折射的底层生态,才是该关注的重心。
 
当地政府的思维方式,仍是“治民”而非“民治”。他们的宗旨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喂!人民!服务!”若有百姓吁求权利,则很可能触到他们的逆鳞,将之斥为“刁民”,更严厉一点,则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在下跪事件后续中,当地政府的“策划”二字,实在是暗含杀机。当然,迫于舆论压力,他们不可能将之上纲上线、秋后算账,于是摆出“不予追究”的大度姿态。“圣主如天万物春”——草民们,还不赶紧叩谢官恩浩荡?哎哟,不对,免跪。
 
下跪老人的心思,则无奈且悲凉。他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而地方“父母官”多为三四十岁岁,就年纪而言,后者可说是他们的“孙子辈”。按照当代伦理,老人断不该向政府这帮“孙子”跪谏。但他们毕竟跪了。这一跪,跪的是多年以来草民所畏惧的公权。这一跪,跪的是呼告无门。这一跪,跪的是“感谢国家”的反面。
 
近来有媒体人联合呼吁,对“民跪官”的新闻不予报道,理由是不能助长百姓的奴性。在我看来,此种呼吁缺乏对底层弱势者“了解的同情”。
 
老人为何向“孙子”下跪?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正常的权利救济渠道,跪谏是他们能想到的倒数第二步,最后一步则可能只有尸谏了。就广西下跪老人的实际状况而言,他们很难接触到除了政府以外其余的救济力量。所谓“公民社会”,与他们的距离,就像从地球到火星。而这种距离,很大程度上又是官方人为造成的。我曾接触过一些NGO组织的朋友,他们不无悲观地将2010年称作“退出元年”。在四川地震灾区,不少志愿者已经接到必须在今年撤出的最后通牒。实际上,政府对“公民社会”的不友好,由来已久。政府强,则社会弱,反之亦然。因此,政府在控制民间力量的成长方面,不遗余力。官方防民间慈善力量如防寇雠,这也算我们中国特色的一种吧。
 
说回来,尽管充分理解下跪老人的无奈与悲凉,我们仍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跪官”。要知道,现代民治政府的权力,不是“君权神授”,而来自于“人民主权”与宪政契约。民治政府的官员,就是百姓用税金聘用的雇员。他们办好了事,是分内之责,无需感谢;他们不办事或办坏事,则理当予以批评与惩戒。只在畸形的官民关系中,老人才会向“孙子”下跪。而如果“民跪官”长期存在,那我们就仍未走出中世纪。
 
 
【附录】
 
1.东方卫视今晨节目中朗诵了我这篇文章。
 
2.新得到消息,下跪事件虽非老人策划,但疑为广东某报记者策划。果如此,则“策划”记者当涉嫌制造假新闻,而本文部分论点也需修正。
 
3.另有消息称,下跪非记者策划,乃老人策划。果如此,本文论点也无需太大修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作者:宋石男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