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观点交锋>>正文内容
孟子:政府与百姓,一报还一报 >> 阅读

孟子:政府与百姓,一报还一报

作者:宋志坚 来源: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3日 点击数: ( 字体: )
    时评这个称谓的出现,似乎是现当代的事。说“孟子的时评”或许有些离谱,他毕竟已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了。读读《孟子》,却不得不承认,他简直就是一个时评家,他评说的虽然是那个时代的时政,却又很容易使人有时空的错位。谓予不信,不妨看看他的诤言谠论。
 
关于“罪岁”
 
孟子说的是“王无罪岁”,也就是不要怪罪于年岁。他是这样说的:“(荒年暴月)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却说‘与我无关,是武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民众就来投奔你了。”这番话是对梁惠王说的,其实就是对梁惠王的批评。
 
经历过困难时期,听惯了“天灾人祸”之说的人们,重温孟子这番话,会觉得他说得相当尖锐,可谓振聋发聩,使人冒一身大汗。“王无罪岁”,方能引咎自责,并且以此为鉴,真正吸取教训。于是想到古代帝王的“罪己诏”,不知是否发端于孟子的“王无罪岁”?
 
关于“问责”
 
孟子与平陆地方官孔距心有一番对话。孟子说,你这里守城的士兵,“一日而三失伍(离岗)”是否会被开除?孔距心说,不要等到三次就得开除的。孟子说,你这里的老百姓,年老体弱奄奄一息的,年轻力壮四散逃难的,几乎已近千人呢。你的“失伍”也不少啊。孔距心大概也是“罪岁”而不“罪己”的,说是“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盂子打比方说:领受了他人的牛羊而为其放牧,一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要不,就得把牛羊还给它们的主人,怎么能看着它们死去呢?孔距心因此说:“此则距心之罪也”。孟子又向齐宣王复述了他与孔距心的对话,齐宣王也说:“此则寡人之罪也。”
 
“问责”这个词汇,是这些年方才热门起来的。在你的辖区出了什么事,你都得承担一定的责任,该检查的检查,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孟子对孔距心以至于齐宣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按照孟子的意思,只要民生维艰,主政者都难辞其咎,与守城士兵的擅离职守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失职,不光士兵应当受到处罚,主政者更应当被追究责任。
 
关于“冷漠”
 
这个隐含的话题,出自孟子与邹国的君主邹穆公的一番对话。邹穆公对孟子说:“(邹国与鲁国发生冲突时),我们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为之献身的。若处罚他们,罚不了那么多;若不处罚,又恨他们见死不救,怎么办才好呢?”显然,邹穆公对百姓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对于他们的官吏的“冷漠”感到愤慨。孟子是用曾参的一句话来回答邹穆公的,叫做:“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也就是说,关键时刻百姓对官吏的这种“冷漠”,乃是平常时节官吏对百姓的“冷漠”酿成的。这是以“冷漠”回报“冷漠”。他举例说,荒年歉收,您的百姓忍饥挨饿,四处逃难,您的粮仓充溢,库房盈实,你的官吏没有将下情如实上报并及时赈灾,如此怠慢并残虐百姓,你让他们如何不“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呢?
 
听说苏联解体之时,苏联的工人群众对于所谓“工人阶级政权”的危机,也表现出相当的“冷漠”,其原因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孟子说的没有多少出入。古人说过的,洋人经历的,似乎都应为当今的执政者引以为戒。
 
仅从以上数例,已可知孟子言论之生猛鲜活,让他挤身于当代时评家之列,注定出类拔萃。这固然得益于孟子的民本思想之生命力以及孟子的敏锐与思辩的穿透力,还能使人由此窥见某种时弊与某种官场积习的坚挺,确切地说,是产生某种时弊与某种官场积习的土壤,在历经两千余年之后,似乎也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而这,恰恰正是让人感到悲哀的。
 
我还注意到,孟子的“时评”,都是与执政者面对面说的,而且都是直抒己见,没有隐晦曲折,躲躲闪闪。在听了孟子的“时评”之后,那些当权者——无论是梁惠王,邹穆公,还是齐宣王,滕文公,都没有认为这是孟子别有用心的恶毒攻击。以此观照某些现实,倒是令人不胜唏嘘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