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肃宗废后庶人张氏:被权力欲扭曲的中国皇后 >> 阅读

肃宗废后庶人张氏:被权力欲扭曲的中国皇后

作者:冰与火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点击数: ( 字体: )

 
名臣李泌、名将郭子仪、太子李俶、家奴李辅国,辅臣良将,孝子忠奴,济济满堂,尽管天下还未平定,但是对于苦命的唐肃宗李亨而言,不幸之外,没有比这些人的和衷共济更能让他感到欣慰的了,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位贤内助——张皇后在尽心辅佐着他。
 
但是不久之后,李亨就惊惧地发现,她的贤惠,仅仅只是艰难时期的伪装,她并不是那位愿意一辈子躲在他身后尽心辅佐他的贤妻,她的目标,并非做一名像长孙皇后那样的贤良后妃,而是成为武则天那样的一代女皇!
 
张皇后与太监李辅国勾结在一起,一旦抓住机会,就不会再让它从手中失去,甚至还想反过来骑在主人的头上。两人里外结合,处处插手政事,史称:“(张)后与李辅国相表里,横于禁中,干豫政事,请托无穷。上颇不悦,而无如之何。”
 
悲哀的是,除了同样的权力欲望,张后完全不具备与武则天相称的政治手腕与容人胸襟。她的气量之狭小,从唐肃宗第三子建宁王李倓被赐死一事,已经暴露无遗。
 
在准备平叛工作的那段艰难日子中,各种物资都很匮乏。有一次,唐玄宗派人从蜀中千里迢迢将一个装饰了很多珠宝玉器的马鞍带去赐给儿子李亨,李亨想将这个马鞍转而赐给她,以表达这段时间以来她为他所做的一切的感激之情。
 
但李亨的谋臣李泌却委婉规劝道:“如今国难当头,应当以俭约示人,良娣这个时候不宜乘坐这个马鞍出行,而且这些珠宝能赏赐不少有功将士呢。”
 
李亨立刻听从了劝谏,转而将马鞍上的璀璨珠宝都拆下来交付武库用于赏赐有功将士,只将光秃秃的马鞍赐给张氏。听说了这件事的儿子李倓(非张后所生)高兴得喜极而泣,他认为他的父皇能如此从谏如流,那么天下还能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呢?
 
但张氏接到那个已经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鞍,十分生气。从此,张氏恨透了李泌,连带也恨透了李倓。而张良娣与李辅国的专横弄权,也早已让李倓十分厌恶,李倓甚至曾私下找李泌商议,想设法除去两人,但李泌从大局着想,只是努力安抚一下李倓,劝其不要轻举妄动。
 
深谙道家满盈之道的李泌从来不曾眷恋俗世富贵,天下局势稍缓,官军收复两京之后,他就履行跟唐肃宗的事先约定,跑回深山继续过他“洛水嵩云恣意看”的逍遥日子去了。但作为唐肃宗的儿子,李倓必须责无旁贷地留在父亲身边尽人子之孝。
 
在李泌离开期间,李倓遭遇了当初玄宗的第一任太子李瑛的命运,被张良娣和李辅国联手陷害:欲用武力夺他兄长(领兵在外的太子李俶)的嫡子之位。
 
尽管唐肃宗的性格堪称整个唐朝皇帝中最软弱的一个,但在权力的祭坛上,他无疑也遗传了对觊觎皇位的骨肉冷酷无情的基因—李倓,这个孝顺无比、能力出众,在此番大难中亦曾给父亲提供过强有力支持的好儿子,下场却是被父亲下令赐死。
 
为了拥有更高的权势,张后不停地跟群臣暗示,联名上书给她加“辅圣”的尊号。李亨禁不住张后的一再纠缠差一点答应,不过幸好有人提醒:“自古以来就没有皇后加尊号的道理,只有韦后曾加过,岂能效法!”李亨一听大惊失色:“庸人几误我!”刚好这时出现了月食,事情最终没有达成。
 
但是张后并未就此罢休,她将精力转而投向易储一事上面,想将现太子李俶赶下台来,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太子,国本也,岂能轻易动摇?何况天下还未平定,稍有不慎,大唐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但是,已被权力欲望渐渐扭曲了心灵的张后,已经完全顾不了那么多了。她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诋毁太子李俶,弄得李俶一度不敢踏入长安城来朝拜父皇。
 
然而,张后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她生有二子,大的早薨,小的也夭折了。
 
 
武则天做不成了,将儿子推上皇位的心愿也不可能实现了,张皇后的人生,似乎已经没有任何追求了。但如果认为她会就此消停,那就大错特错了,她的想法是:即便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那也要将现任太子李俶赶下来。
 
为什么?既然已经得罪了,那就得罪到底吧!何况,太子跟被张后陷害而死的建宁王向来手足情深,在行军之旅中每次跟军师李泌谈起这个兄弟来总是禁不住呜咽流泪,日后太子登基为唐代宗之后,还对这位兄弟思念不已,甚至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格将他追认为承天皇帝。
 
待到太子登基,秋后算总账,绝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因此,好比当初李林甫对付李亨一样,张后而今除了学习李林甫的做法之外,也别无其他选择了。
 
但是太子一直领兵在外,深得郭子仪、李光弼等一干武将的支持,而且在平乱指挥中处事得体,已经在大唐军民心目中聚累起巨大的人气和威望,想要废立太子,谈何容易?再加上太子得到李泌的锦囊妙计:只须对陛下尽人子之孝,张后不过是一妇人,只要委曲顺之,亦何能为?他也如当初的张后一般,埋首低调做人,故此也不让张后抓到机会闹事。
 
唯一的机会出现在唐肃宗李亨即将驾崩的那个夜晚。
 
为了权力,张后和大太监李辅国曾经结成了同盟,同样,为了权力,他们又发生了决裂。在新君人选上,张后看中的是肃宗第二子越王李系,但李辅国是拥立现太子派——在唐肃宗李亨即将咽气的那一刻,新一轮你死我活的争斗又上演了。
 
跟李辅国比起来,张后的优势是能吹枕边风,对唐肃宗施加更直接的影响,但唐肃宗不省人事之后,她手里就只有一部分拉拢过来的宦官能提供支持,而李辅国手里则掌控着足以左右局势的力量—禁军。
 
李亨奄奄一息之际,张后认为时机已到,立刻纠集了一批内廷宦官,准备拥立越王李系登基,与此同时矫诏召太子李俶入宫,想将其诱杀在内宫。
 
但是李辅国却提前听到了风声,他立刻伙同另一位大太监程元振行动起来,赶在半路上将太子截下,送到别的地方保护起来,随即调集大批禁军,入宫剿杀张后一党。
 
张后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逃到李亨的寝宫寻求最后的保护。
 
气若游丝的唐肃宗先是看到自己的老婆惊慌失措地跑进来向他求救,继而又看到一群挥刀舞剑的人凶神恶煞地闯进这个本该是禁卫之地的寝宫,为首的,正是胆大包天的家奴李辅国。面对行将入土的皇帝,李辅国全无畏惧之感,居然粗声粗气地跟他要人。
 
在皇帝丈夫面前,张后被家奴李辅国揪着头发拖了出去。
 
人既然抓到了,以李辅国为首的作乱分子也就收拾收拾回家去了,他们就这样将皇帝给遗忘了——唐肃宗李亨就是这样被活活吓死的,给他吹响送葬进行曲的是一个凄厉无比的叫声,那是一个绝望的中年妇人在脑袋离开脖子前发出的最凄惨的哭号之声!
 
她,最后留在史书上的身份就此变成了:肃宗废后庶人张氏。
 
 
 
 
 
 本文选自《百家讲坛》杂志,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本刊纸版杂志电子杂志。订阅电话:0371—65866446(邮购部)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