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中国教育:“思想禁区”扼杀民族的希望 >> 阅读

中国教育:“思想禁区”扼杀民族的希望

作者:褦襶子 来源:博客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7日 点击数: ( 字体: )
    分享按钮 日前,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内容是关于世界一些国家行政成本、公益事业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对比。联想到刚刚过去的“两会(人代会与政协)”关于提高国民收入的种种提法,心生感慨。恰值本市教师Q群闪动,便把这个内容复制到群内。不想没有几分钟,就有本市同仁发出质疑,说笔者的数据绝对不准确,是危言耸听。并讥讽地说:“你真忙呀!”。笔者回复:“作教师的除了给学生讲的知识以外难道就不需要再知道一些各方面的信息?那么阁下又是如何领会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呢?那些数据中有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是危言耸听?……”
 
其实网络分歧太正常不过了,个别有些人思想保守一些也不是什么怪事。可是整个群内二百来名老师,多数为旁观者,少数几个出来打圆场。似乎我们之间是在打仗!我立刻明白,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不习惯进行思想切磋了!果其不然,随后就有人善意地劝笔者莫谈政治。意思是老师位卑言轻,说了也白说。还有群友用反证法说明,中国媒体是“喉舌”,只歌功颂德,怎么会说这种不利当政阶级的话呢。所以他们认为那些数据是假的。表面上看,这些观点都是正常的认识,可是细一思量就发现,这里面蕴藏着消极与非理性观念。
 
网络信息芜杂,的确须要甄别。可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对这种事关国计民生的数据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只默默地看不敢发表见解,要么就在数据的“数学准确”性上纠缠不休,要么凭借过去的认识轻易否定。要么据已有认识盲目肯定。那些数据只是网上一个帖子,转发给群友是期望大家关注国计民生。这即不是上报统计数据,也不是提供计算依据。那些数据只是反映一种趋势一种现象,说明我们国家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社会公益投入最少的国家之一,劳动力成本较低成本中工薪比例较低的国家之一。这些问题连中国政府都已经不回避,可是相当多的国人,基于惯性思维,不愿意相信这种结论。甚至不敢相信这种结论。
 
半个多世纪的僵化教育,在扼杀国人的思想功能外,也在国人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民族虚荣的烙印。什么问题只要一上升到民族与国家的高度,就永远是正确的。不许对本民族的现状产生任何质疑。只要一听到反华,那就一定是反华者用心险恶,是对中华民族的中伤与污蔑。没有多少人会去思考,人家为什么要反对我们,都具体反对我们哪些方面?正常的思维逻辑,即便真的是反对者用心险恶、极尽中伤与污蔑也应该如此审视。然后再决定是反击还是借鉴。然而国人中能如此理性对待物议的已经寥若晨星。只要一有人说中华民族或者中国有什么不对,立即就群起而攻之,似乎人多就占据真理。只能听外国人说中国哪里好,半点听不得外国人说中国哪里不对。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民族是缺乏进步动力的民族。可惜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师已经不懂得这个道理。每当我们听“中国人告诉中国人外国人说中国哪里哪里好”时,就欣然照单全收。一个民族的知识界如此偏激保守,民族复兴的希望何其渺茫!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知识分子乃是以思想为生活的人,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观的反对者。这是其除旧布新的使命决定的。
 
不可否认中国的知识分子曾长期在思想的夹缝中苟延残喘,上个世纪的“五七年反右”与“文化大革命”使两千多年劫后余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后一点思想火花几乎完全熄灭。是科学的进步用“因特网”为中国保留下几点星星之火。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思想禁区正在一个个被打破。可是根植在国人灵魂深处的“思想禁区”却未能被撼动。那些质疑笔者转在群中数据的就是那类靠机械惯性思维的教师,那些劝笔者“莫谈国事”与持“谈了也没有用”的观点的就是恐惧思想禁区的教师。应该肯定,这些同仁大多是善意的,是规劝笔者防止“重蹈覆辙”。笔者是新中国多次政治风暴的见证者,焉能不知这其中的风险。可是谁让笔者“不幸”地成了“读书人”!且不幸地没有被阉割掉思想的功能。在明哲保身与民族存亡之间,笔者至少暂时忐忑地选择了“民族兴亡”。且深知,当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最后丧失思想功能彻底熄声时,中华文明也就走到尽头。为此笔者长期以来,一直战战兢兢地为民族的复兴呐喊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自我标榜。只是在默默地争取尽可能多地“喊一声”。
 
在回复群友时笔者提到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可是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的教师群体,却思想僵化、胆怯,“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作为一个具有二十多年教龄教师,笔者懂得对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灌输观念是有害的,与过去的僵化教育别无二致,自然不会在课堂上信口开河。而是力求客观教学,给学生留出认识空间。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却是必可少的。那么我们拿什么引导学生呢?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定论,根本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认识现实事物。这也是当前对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共识。然而新课改十来年了,却一点起色都没有。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队伍缺乏完成这种改革的能力。
 
现在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弱势群体。社会各界都可以声讨挞伐。课堂上教学战战兢兢,学生不听课,管了学生与你翻脸,不管校方责怪。据媒体披露,有关专家反映中国教师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存在着较严重的精神障碍。一群吓破了胆的“读书人”,哪里还有胆量触及“思想禁区”。年轻教师虽然没有这个顾忌,可是他们已经属于基本被阉割了思想功能的群体。教师思想素质是新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要素。不打破教师噤若寒蝉的现状,不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无法落实,中国的发展希望也将随之湮灭。
 
教师群体自我提高思想素质的功能已经丧失,如果官方不给广大知识分子壮胆,赋予他们打破思想禁区的“特权”,康复其思想功能,课程改革势必流于形式夭亡。一群思想僵化教师,张嘴就怕“触电”,怎么能教出思想活跃的公民。都说现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听课,那么枯燥,翻来覆去就是那么点东西,还要让学生讨论,还必须讨论出特定的结果来。把个课堂弄得象排戏一样。许多公开课,都是事先排练多少次。浪费大量教育资源,实用价值却少得可怜。无论什么课,什么内容都强求必须使用课件。课件象软件一样,只有高效率重复使用,才具有使用价值。倘若,每课都要独自新做一个课件,没有多少教师能够按正常程序与数量授课。
 
笔者是个做课件的高手,设计,选材,剪辑,设置属性,做一个象样的课件也要十来个小时。况且全国几乎百分之百的学校都在使用盗版软件,而软件在被盗改过程中,破除关键部位的限制时,使许多重要功能遭到破坏。虽然一般功能尚可使用,可是关键功能常常使费很大事做的课件程序大乱,使用时效果大打折扣。然而,现在的评价标准,你要是不用课件,你的课上的再好,也将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课。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体现其“价值”,给教学设定了名目繁多的程序,年年检查,岁岁考核。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明知道这些检查项目对教学没有多大的作用,却又不得不一一落实,否则领导成绩将被否定。全国绝大部分公办校的教师在这种繁琐的没有多大现实价值的通行程序上周而复始地忙碌着。
 
国家新教育改革纲要,虽然明确提出减负目标,可是面对国家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减负也是一咱“负”行为。过去一学期只考一次期末考试,后来提倡减负了,成了一学期考两次,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再次提出减负后,在一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两次月考。表面上看这是学校教学上抓的紧,可其真实原因,却是钱在作祟。首先,月考可以购买考试卷子名目收费(收费数额绝对大于卷子实际价格),另外就是迎合社会上家长的胃口,因为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送到一个教学抓得紧的学校,生员多了收费的机会也就增多了。
 
  这一系列固定程序,让广大教师机械地重复着,根本不用思考。这种教育改革持续的时间越长,教师的思想能力越蜕化。尽管新中国给广大教师戴了六十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高帽,可实际上教师们大多如同会说话的工具。象木偶一样,传递着“公仆”们的精神。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用去数百年的资源,其“成就”究竟有多大的经济价值,没有多少人敢步入禁区去思考。“否定”改革开放的大帽子没有人戴得起。我们现在一边高喊着可持续发展,一边继续着自杀式的发展模式。挥霍“未来”的代价,会残酷地落在我们的子孙后代身上。要想让这种悲剧不再继续,国人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前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让中国走出“乌托邦”的梦魇。时下中国要想不让改革开放中途夭折,使中华文明免遭覆灭的命运,必须再次进行空前的彻底的思想解放。这是继续发展不能逾越的必然程序。这种民族的思想解放,无可替代的要从教育始,从教师始。教师不解放思想,中国没有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