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民间记忆>>正文内容
寻找他乡的老兵忠魂:首批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回家之路 >> 阅读

寻找他乡的老兵忠魂:首批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回家之路

作者:刘 伟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1日 点击数: ( 字体: )

 
 
 
吴其璋(前右二)从马来西亚回国参加抗日时和当地朋友们合影。
 
“带他们回家”
 
民间考察团的考证
 
但没有人会想到,这只是一个空中楼阁般的喜讯。艾元昌老人言及所看守的墓地,在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早在1950年—1960年间,由于历史原因,在缅甸的所有中国远征军墓地已经全部被毁。
 
这也是“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孙春龙不曾想过的。他记得,第一次到缅甸密支那,看到日本人气势恢宏的“慰灵碑”、“慰灵塔”后,急切想到中国远征军墓地去瞻仰一番。
 
但他瞻仰到的只是片片荒草丛生的旷野。熟知情况的当地华侨说,远征军墓地早已损坏殆尽,威严庄重的远征军墓地只存在于年老者久远的记忆之中。
 
此后,“老兵回家”延展为“让阵亡将士遗骸回国”,他开始不厌其烦地呼吁:“要回家的,不仅仅是那些幸存的老兵,还有那数不清的、飘荡在异域的亡灵。我们,一定要去带他们回家。”
 
6人的民间考察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缅甸。
 
今年2月22日,孙春龙和高飞、戈叔亚、远征军后代以及野外摄影师共6人志愿组成考察团,赶赴缅甸,沿着当年远征军在缅甸的抗战足迹,考证早已消失的远征军将士墓地。
 
考察组历时一个月,走遍了远征军当年在缅甸的各个主战场,根据史料和亲历者,最先确定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在西保和密支那,这也是当年战斗最激烈的两个地方。
 
密支那作为二战中国军队在海外最大的战场,为了消灭2400多日军,在驻印军在美军的协同下,付出了6000多官兵牺牲的惨重代价。驻印军第五十师、第十四师和第三十师三个建制师以及美军长途渗透特种部队(劫掠者)和209工程兵营、329航空工兵营,特别还有航空部队等参加。
 
原本,中美作战部队均在密支那各地建立了各自单位的墓地。但在战后,美军在某个时候把自己的墓地迁移回国,而中国三个师的墓地一直保留原地,1950年-1960年代时期,这三个中国军人墓地被捣毁。
 
考察组还特别对台湾史料记载“1500名伤病员集体自焚”事件进行考证。这是一段令人心碎的历史片段。远征军老兵邱中岳在回忆录中写道:原先留在莫的村,或为战伤或因重病不能跟随部队长途跋涉的1500余中华儿女,咸以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志节,宁为烈士死,不作降虏生的决心,慨然于5月21日凌晨1时引火自焚,含恨而终!
 
邱中岳时任远征军第五军新22师第65团第二营第六连连长。在由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印制的《抗战时期滇印缅作战》一书中,他提及,傍晚,杜(杜聿明)军长警闻此讯,不禁恻怆动怀难以自已,踉跄步出帐外,面对西南莫的村方向,俯首肃立、默哀致敬。
 
为此,考察组冒死进入靠近原始丛林的莫的村,但只找到许多远征军汽车的残片,那些悲怆的历史在现实中早不见影踪,1500人埋葬的地方也就无法确定。考察组认为最好在今年年底,找到具体安葬位置,再迎接回国安葬。
 
而面对死亡人数最多、远征军最为悲惨的野人山,牺牲将士均无葬身之地,考察组只能将其作为长期目标,搜寻一具,接回一具。考察组回国后,经过紧张整理,向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递交了详尽的考察成果和相关建议。
 
随即,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和云南省侨联开始组织实施“忠魂归国”大型公益活动。
 
迷雾迭起
 
吴其璋墓地在何处
 
因为吴其璋的特殊性,考察组对吴其璋的墓地进行了特别的考证,他们希望吴家两代人努力,没有白费。
 
按照吴缘前期的考证,吴其璋墓地在密支那,那里的墓地为新一军第50师的墓地。但资料记载吴其璋为38师112团的少校,入缅后编入驻印军独立步兵第一团,而该团并未参加过密支那战役。
 
二者间的出入,考察团一时无从下手。3月22日,考察团回来后,晏伟权和儿子晏欢先生便致力于收集西保战斗牺牲并埋葬在那里的中国官兵姓名。晏伟权先生的岳父为驻印军第50师长潘裕昆将军的女婿,该师曾参加西保战斗。
 
好消息很快传来,晏伟权在收集的西保牺牲人员名单中,发现了“吴其璋”的名字。
 
晏伟权先生介绍,在查阅西保战斗资料时,台湾史政编译局出版的《滇缅印战役老兵回忆录》,有在台湾的骆效宾将军在西保战役回忆录,其中记载,驻印军独立步兵第一团迫炮连连长吴其璋少校在战斗中牺牲。骆效宾将军为该团副团长。
 
这些资料很快被提供给吴缘,希望他能尽快确吴其璋安葬的地方到底是缅甸密支那还是西保。
 
不久,吴缘确认其四伯牺牲和安葬的地方肯定是西保而不是密支那。吴缘称,四伯牺牲后,他的一位战友一直接济其重庆的家庭直到去世,“这个战友也是步兵第一团的”。吴缘自己也听说过副团长骆效宾将军。
 
这让考察组为之一振,考察团成员戈叔亚建议如果要接回烈士的遗骸,首先就应该从西保墓地开始,“现在明白吴家多年来一直朝思暮想寻找的亲人———吴其璋烈士就埋葬在这里,当然应该先将其接回,了却吴家心愿。”
 
一直以来,诸多远征军家属都未曾放弃寻找亲人遗骸的努力,吴缘一家两代人的努力极具代表性。远征军遗骸首次回归中如有吴其璋,则更具积极意义。实际上,首批归国的19名将士遗骸均为无名氏。
 
但就在此时,密支那的艾元昌老人在电话一瓢冷水泼了过来:“你四伯的墓就在密支那,我亲眼见过,那墓碑上的‘其’字里面不是两横,是个‘人’字。”吴缘将大伯当年拍摄的墓碑照片一看,墓碑上“吴其璋”的“其”字,里面果真是个小“人”。
 
70年努力,吴其璋墓地遗址再次成谜。考察团想接回一具有名有姓的将士遗骸,至此成为泡影。
 
“这样的细节不是亲眼所见,怎么可能知道。我现在百分之百相信艾老能指出我四伯墓地的准确位置,过段时间我亲自上缅甸去找。”在迎接19位远征军遗骸回国的猴桥口岸问询未果,吴缘又一次坚定地说。
 
深色的眼镜隐藏了内心的无比失落,在众多激动的迎灵队伍中,他的整个身心依旧沉浸在要寻找的四伯身上。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