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民俗百科>>正文内容
牵强附会:元宵节真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 阅读

牵强附会:元宵节真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作者:北 辰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6日 点击数: ( 字体: )

 
民俗专家:元宵节堪称中国“情人节”
 
  据新华社天津2月14日电(记者 周润健)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古时候,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赐予未婚男女相识的机会。在传统社会,礼制森严,年轻女性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元宵节可以结伴出来游玩,于是,借着赏灯之便,一些整日待字闺中的小姐们会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青年男女绝不会错过这一天赐良机。
 
  “男妇嬉游”是元宵节特殊的人文景观。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司马光是有名的礼法之士,他的夫人在元宵夜打扮着准备出门看灯,司马光说:“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说:“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是鬼耶?”可见,在封建社会,妇女出门,不仅是为了看灯,还要看人。
 
  元宵节期间,也是年轻男女与情人相会的时候。从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温馨。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的就是元宵夜时男女约会的情景。所以,元宵节也算得上是中国的情人节了。(新民晚报)
 
 
古代元宵节堪称情人节 曾上演真实版“偷菜”
 
今年2月1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观舞狮、逛灯会、猜灯谜是人们熟悉的节日活动。民俗专家介绍,在中国古代,元宵节还曾是一年中有情男女“相约灯下”的浪漫节日,一些地区至今仍保有“偷菜传情”的元宵节习俗。
 
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长张士闪说,在古代,男女日常交往极度受限,女子不能随便迈出家门,但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女子可以走上街头赏花灯、猜灯谜。趁着美好月色,许多青年男女借观灯相识、相悦、相爱,颇有一见钟情的感觉。
 
“古代描写元宵佳节的诗词中,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喜悦,也有‘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感伤。”张士闪说。许多古代文人在元宵节这天赋诗作词、寄托情愫。因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不少诗词即以“元宵”、“上元”为题。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热衷开网络农场互相“偷菜”,民俗专家表示,在中国古代辽金时期,真实版偷菜早已风靡男女老少。当时,正月十五是“放偷节”,尽管平时偷盗被严令禁止并要依法论罪,这天的偷盗却不会被治罪——不过一般只能空手去别人的菜地偷摘一把青菜而已。
 
在古代,汉族人还有在元宵节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习俗。至今,在贵州省黄平一带的苗族中仍保留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偷菜传情的习俗。这天,姑娘们会去偷非本族人家异性的青菜,希望能“偷”得一段好姻缘。
 
张士闪认为,元宵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版的“情人节”,是在高度压抑之下青年男女难得的表达感情的机会。尽管其中既有一见钟情的喜悦,也有失之交臂的悲伤,但是代表了古代男女对于美好感情的追求和向往。(来源:中国网)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