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民俗百科>>正文内容
达官贵人,与伶共舞 >> 阅读

达官贵人,与伶共舞

作者:青 丝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2日 点击数: ( 字体: )
    
 
  随着昆曲的出现及广泛演出,戏曲在明代进入繁盛时期,乃是朱门大户、文人宴集时必备的娱乐,由此不仅诞生了许多精于赏鉴的评论家,更不乏亲自傅粉登场,过一把戏瘾的票友。这种情形尤以清代为盛,上至帝王宗室,下至公卿大臣,对戏曲有着极高欣赏力者不在少数,一些人还能随事应景,亲自参与演出,与伶人共舞。
 
  清人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载,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松江知府杨某与人会饮观戏,酒酣耳热之际,杨知府突然拍案高声喊停,指出戏班演奏的某个音节有误。与宴众人很诧异杨知府也懂得唱戏。原来在明末之际,杨知府本是辽阳的一个书生,恰遇清军于辽东大破明军,他与众多难民一起被清军俘虏。而当时清军担心难民太多,会聚众成乱,所以除了鞋匠、木工、裁缝、优人四种人不杀,其余的一概处死。杨知府少时常观戏为乐,又喜欢哼唱几句,在被问到有何技能时,为了活命,便谎称自己是唱戏的伶人。清兵让他试唱一曲,他遂以一出最拿手的《四平腔》获释,这才有了他日后的富贵宦途。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杨知府还当场唱了一曲,与宾客共娱。
 
  清人孙静庵的《栖霞阁野乘》也记载了一件轶事:清代有个擅唱昆曲的伶人沦落陕西,被迫委身于一家专唱秦腔的戏班子,时常遭到同仁的嘲笑揶揄。某日巡抚衙门宴客,戏班上门助兴。宾客当中的布政使是昆曲票友,问有人能唱昆曲否。伶人遂自荐献唱一曲,布政使一听大喜过望,又从自家调来乐工为伶人配乐。伶人憋屈已久,乍遇知音,更是施展平生所学,唱了一出《扫花》。布政使听得如醉如痴,伶人也因此一炮而红。伶人后来又执布政使的推荐信到京城发展,又获得诸多达官贵人的欣赏,凡宴饮聚会场合,都以邀请其到场助兴为雅事,遂成为名噪一时的艺人。数年后,布政使因贪污被押送到京城的大狱,家产也全被没收充公,家眷滞留在京城的旅社,衣食无着。伶人感念布政使昔日的举荐之恩,为其家眷置办房子车马及一切器用。布政使被处死后,伶人又为其具办棺椁厚殓,成就了一段知恩报恩的佳话。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珅的党羽、年方二十多岁的纨绔子国泰被任命为山东巡抚,酷爱演戏的他时常召集下属陪他一起玩票。而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布政使于易简,自然了解上官的喜好,两人经常在官署里演戏为乐。某日演《长生殿》,国泰饰杨玉环,于易简饰唐玄宗,当演到《定情》、《窥浴》等稍显暧昧的唱段时,于易简不敢亵渎上官,草草敷衍了事,结果遭到国泰的严厉叱责。于易简只得尽力出演,国泰方痛快称赏。后来国泰被人弹劾,乾隆派遣特使前往山东勘察。特使抵达济南之际,国泰仍在官署里演戏自娱,匆忙得报后出来面见特使,脸上的脂粉痕都没有洗干净。
 
  道光当皇帝的时候,其母尚健在,每年母亲生日,道光都会亲自上台,往颔下挂一部白胡须,身穿彩衣,手持鼗鼓,效仿二十四孝中老莱子身穿彩衣娱亲的故事,面对太后唱一出《斑衣戏彩》。同治帝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戏迷,可是他没有演戏的天分,只是生性好玩,非参与不可,为了不破坏戏的正常演出,只能安排他出演无关紧要的小角色。有一次宫里演《打灶》,同治的堂兄载澂演小叔,一个妃子演李三嫂,同治则演没有多少戏词和动作的灶君,身穿黑袍,手执木板,呆立一旁,让李三嫂一边责骂一边击打,作为陪衬的道具。同治却欣然受之,丝毫不以为忤。
 
  晚清重臣肃亲王善耆也喜欢与伶人共舞。他有一次与名旦杨小朵共演《翠屏山》,由杨小朵演潘巧云,善耆演石秀。其中有一段戏,是潘巧云斥责石秀从中挑拨、想要将他赶走的唱段,台上的杨小朵忘了词,一时脱口而出:“你今天就是王爷,也得给我滚出去。”旁人都以为这下杨小朵惹祸了,善耆却大感有趣。
 
  清代的帝王公卿多有票友,除了怡情自娱,或许也是久历宦海的他们,对丑陋黑暗的官场政治无比厌恶和失望时,化解颓丧和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
 
【调查】百家讲坛网即将改版,现正进行读者调查,您喜欢哪些栏目,您觉得哪些需要改进,又想看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进来聊聊,欢迎提供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还有,参与有奖哟!点击这里进入调查页面《百家讲坛》杂志官网有奖读者问卷调查
 
【启事】本网面向全球网友征稿,内容文史哲为主,兼顾其他,欢迎投稿,百家争鸣,具体要求详见百家讲坛网征稿启事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