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围观中国>>正文内容
方正县拆碑为何搞得如此“鬼鬼祟祟”? >> 阅读

方正县拆碑为何搞得如此“鬼鬼祟祟”?

作者:陈 辉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9日 点击数: ( 字体: )

 
 
著名抗战作家方军在云南腾冲的日寇埋葬地。
 
 
 
抗战中被俘的国军娃娃兵。
 
  为何拆得如此鬼鬼祟祟?
 
  “开拓团碑”虽然拆掉了,但公共部门的表现,却令人遗憾。作家余戈表示:“拆固然是正确的,但拆的方式,可以做得更好。”
 
  余戈认为,“开拓团碑”事件中,最大问题是历史认知问题,在我们历史教育不足的前提下,类似误会带有普遍性,如果能坦荡地面对,通过发布会向大家做一个解释,不仅可以挽回形象,赢得喝彩,而且能促使大家深入了解那段历史,成为一堂传播正确历史知识的补习课,这样,坏事反而变成了好事。
 
  “这个碑最大问题在于表述错误,它的墙体是无辜的,如果请历史专家重新书写,则50万的投入还可以继续利用,不会变成一堆垃圾。”余戈说。
 
  遗憾的是,因为怕承担责任,相关部门蠢事一件接着一件,永远选择的是最差的解决方案。
 
  余戈认为,“如此糟蹋纳税人的钱,不解释,不道歉,这就开了一个恶例。如此鬼鬼祟祟,无非是只看到自己的责任,没看到更大的责任,对此不深刻地去检讨,那么,类似的蠢行还会被重复,在今天,权力机构最终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最终要放下身段来和普通民众交流,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不能苛责砸碑志愿者
 
  在“开拓团碑”事件中,5名志愿者砸碑的行为引起了巨大争议,余戈认为,不应苛责。
 
  首先,5人的“度”把握得非常好,使用的是油漆和小号钉锤,对墙体无法造成破坏,这不过是一个象征性举动,表达否定的含义。
 
  第二,在相关机构不作为的前提下,老百姓用行动表达意见,也属无可奈何。
 
  第三,不能夸大5人行为,不能和“文革”中的“打砸抢”混为一谈,“打砸抢”是无目的、面对平民、自上而下的,而5人表现得既不狂热,也不激进,他们没有破坏近在咫尺的其他墓碑。
 
  “如果大家都坐而论道,又能改变什么?”让余戈惊讶的是,许多网友质问这5人为什么不去劫郭美美,偏偏要对墓碑下手,认为这是一种投机行为。
 
  “如果你对现实情况不满,你为什么要逼别人出面?你自己在做什么?”余戈反问,“这是一种劣根性,我们自己不敢见义勇为,看见别人做了,反而说三道四,别人站出来,却说那是他的义务,还要让他负担更多的东西。我们都在批评公共部门不作为,他人不作为,可你自己作为了吗?”
 
  相比之下,日本普通公民却有着强烈的作为意识,比如松岗环,退休前是小学教师,她无意中了解了“南京大屠杀”,以后多次往返中日之间,一直在做相关研究,成为专家。在“开拓团碑”附近,是日本岩手县一位老人的墓地,他是个普通农民,因“开拓团”遗孤中岩手县人颇多,老人知道中国人当年的义举后,志愿到中国来种菜,传播农业技术,最终长眠于中国。在内蒙古,日本公民帮助中国人种树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所谓的公民,就是要能站出来,勇于作为,可我们很多人正好相反,看见别人受关注,马上冷嘲热讽。”余戈说。
 
  对公共知识分子感到失望
 
  “开拓团碑”事件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一片沉默,少数肯站出来的,却罔顾事实,为“开拓团”辩护。在新浪微博上,一名自称吴祚来的“学者”甚至发出了“有爱就是娘”的高论,言外之意,只要有爱,国族认同便不再重要。引来网友质疑:难道奶奶、夫人、爸爸不爱你吗?他们都是娘?
 
  余戈表示,在此次事件中,对公共知识分子们的表现,感到痛心。
 
  首先,他们混同了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为了和政府之间保持批评的距离,便不顾国家利益受伤害,刻意疏远对国家的情感。
 
  第二,爱惜羽毛,怕被人看成是不理性,便故意躲避相关话题,总之,他们永远理性,永远正义。
 
  “许多教育程度不高的网友,国家认同感反而强烈,而所谓的话语领袖,却各有各的小算盘,如果不是这一事件,我也没想到我们的共识基础已经动摇到了这种地步,实在让人担忧。”余戈说。
 
  更值得担忧的是,网上意见的激烈对立,表达越来越情绪化,矛盾越来越尖锐。余戈认为,在今天,只要智商能认识三以上数字的人,就应该知道这世界不仅仅是“民逗”和“五毛”组成的,不能非此即彼。
 
  “我们应凭着良心、理性去判断,对于错的,要有勇气去批评,但对于正确的,也应该有勇气去肯定。”余戈说,“我们常说,历史不能选择性记忆,不能功利性认知,在现实中,我们也应坚持这个基本原则。”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