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围观中国>>正文内容
薄熙来:重庆探索就是为中国新一轮改革探路 >> 阅读

薄熙来:重庆探索就是为中国新一轮改革探路

作者:肖 竹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1日 点击数: ( 字体: )

 
为民谋利益是实的,不是虚的,给百姓办事,花再多的钱也不会错
 
“共富12条”,5年总投入过万亿元,落到实处后,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重庆也将大变样
 
翻阅重庆市委全委会通过的《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共富12条”有理有据,条条沉甸甸、硬邦邦、实打实,都是让群众看得懂、摸得着、有奔头的具体措施。
 
比如,5年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2年消除绝对贫困,3年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5年50%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让130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使全市220万困难群众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建设500个现代化小城镇;5年投入3000亿元,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推出“共富12条”,不是简单做加减法,而是富含改革创新精神,坚持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注重综合配套,搞好系统设计,构建长效化推进、科学化考核的制度体系。
 
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实现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上,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在发挥公有经济作用上,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在收入分配调节上,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43%提高到50%以上……
 
《决定》4000多字,但含金量很高,总投入有1万多亿元,落到实处后,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重庆也将大变样。薄熙来说,为民谋利益是实的,不是虚的,就是要实实在在为人民大众着想。“我们这1万多亿元都是花在百姓身上,给百姓办事,花再多的钱也不会错,我们可以下这个决心。”
 
直辖以来,重庆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一茬茬干下来,为改善民生、缩小差距打下了重要基础。2008年启动“五个重庆”建设,每个都与民生和发展环境连在一起。2010年推出“民生10条”,系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10类重大民生问题。
 
丰都县地坝嘴村村民郑登斌夫妻都有残疾,是困难户。“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启动后,他买了3头母牛崽,其中1头的钱是镇上补的,县里又补贴1500元修圈舍。3头母牛两年后可下6个崽,每个可卖2000多元。他将2亩地租给肉牛养殖加工企业种草料,每亩年租金700元。几笔账算下来,增收1万元一点没问题。
 
2011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5%和22%,达到20250元和6438元。城乡差距缩小到3.15∶1,“圈翼”人均GDP差距缩小到2.17∶1,全市基尼系数降至0.421。
 
抓共同富裕能促进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良性互动
 
共同富裕不仅是理想,也是动力;不仅是起点和归宿,而且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重庆认识到,追求共同富裕不会耽误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并不矛盾。
 
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一家网站做编辑的宫梦媛,租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月租金1100元,要花掉月收入的1/3。小宫正在申请公租房,租金只有市场价的60%。“等以后攒足了钱,再去买车买房。”
 
重庆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约要投入1000亿元,但回报也很丰厚。如果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完全靠市场,70多万户起码要花1000多亿元,得省吃俭用,幸福指数不高,消费也上不去。建公租房,“房奴”变成被解放的消费者,一户居民一年可多消费一两万元。
 
这样划得来的账还有很多。一年多,重庆发展微型企业近5万户,带动就业40万人。如果这40万人失业在家,政府一年每人补助约5000元,一年20亿元。现在把这20亿元拿出来扶持微型企业,政府不用每年再掏钱,以后还会产生税收,带动更多人就业。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有了城市社会保障,消费水平如果与同城市居民一样,每年将拉动数百亿元消费。
 
现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之弦已经绷得很紧了,但消费却相对滞后。如果一般劳动所得老上不去,社会消费就会不足,那无论是对微观经济还是对宏观经济,都会产生损害。所以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点应在提高广大群众的消费水平上,拉动内需,培育和扩大市场,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这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实现共富,又是完全一致的。
 
“共同富裕绝不是要‘劫富济贫’,更不是走回头路、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重庆将基尼系数目标定在0.35,既有利于分好“蛋糕”,也有利于做大“蛋糕”。
 
“健康的生产关系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里讲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既是讲物质,也是讲精神;既是生产力的进步,也是生产关系的科学调整。”重庆更深远的思虑是,共同富裕不仅是民生、是公平、是理想,也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仅是起点和归宿,而且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才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和社会的合理性。
 
重庆这几年抓民生、促共富,不仅没影响经济,发展的质和量还有了很大提升。近3年经济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三,初步统计,2011年增长16.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事实说明,抓共同富裕并不耽误发展,还促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良性互动。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